护士小罗的查房笔记:
"35岁的张先生捂着胃说‘只是老胃病’,胃镜报告却写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50岁的李阿姨常年胃胀反酸,活检结果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而那位总说‘小毛病喝点粥就好’的王大爷,最终确诊胃癌时已经进展到中期..."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从胃炎到胃癌的神秘面纱,看看这条危险之路上的4个关键阶段,以及如何及时按下"暂停键"!
一胃的求救信号:别把胃炎当"小毛病"
1.1胃炎:胃癌的"起点站"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胃炎,但不同胃炎风险天差地别:
急性胃炎:吃错东西后胃痛呕吐,一般1-2天自愈(低危)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轻度发炎,10个人做胃镜8个有(需警惕)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癌变风险↑)
⚠️危险信号:
✔️长期饭后腹胀、隐痛
✔️反复烧心、嗳气
✔️莫名消瘦、食欲下降
1.2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头号帮凶"
这个藏在胃里的一级致癌物,会导致:
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
建议检查:
呼气试验(C13/C14)
胃镜活检(最准确)
(附:公筷分餐、避免口对口喂食,能降低感染风险!)
二4个危险阶段:胃癌不是"突然"发生的
阶段1: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变薄,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细胞减少:
胃镜报告关键词:"黏膜苍白""血管透见"
癌变风险:比正常人高5-10倍
应对策略:
✅每年1次胃镜+活检
✅根治幽门螺杆菌
✅补充维生素B12(萎缩胃影响吸收)
阶段2:肠上皮化生(肠化)
胃黏膜细胞"变异"成肠道细胞(身体在错误修复):
分型决定风险:
完全型肠化(低危)
不完全型肠化(高危,尤其含硫酸黏液者)
癌变风险:不完全型肠化10年内癌变率约5-10%
应对策略:
✅每6-12个月胃镜监测
✅避免腌制、烧烤食物(含亚硝胺)
阶段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细胞开始"黑化",但还未突破基底膜(俗称"癌前病变"):
低级别:细胞轻度异常,3-5%会进展为癌
高级别:细胞重度异常,60-85%会癌变!
胃镜下的救命机会:
高级别瘤变可通过ESD(内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
术后5年生存率>95%
阶段4:胃癌
如果前三个阶段都没拦截住:
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层,内镜可根治
进展期胃癌:侵犯肌层以外,需手术+化疗
晚期胃癌:转移至肝、腹膜等,5年生存率<30%
⚠️关键转折点: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胃癌,通常需要10-20年——
但如果有幽门螺杆菌+吸烟+家族史,进程可能缩短至5-8年!
三踩下"刹车":如何阻断癌变之路?
3.1必做检查清单
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做1次胃镜
高危人群(有胃癌家族史/长期胃病/幽门螺杆菌阳性):每1-2年胃镜
已确诊萎缩/肠化/瘤变:严格按医嘱复查
3.2胃癌预防"三驾马车"
1️⃣消灭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
治疗后1个月复查呼气试验
2️⃣饮食护胃"红绿灯":
红灯食物:咸鱼、腊肉、烫食(>65℃)、酒精
黄灯食物:辛辣、咖啡、浓茶(适量)
绿灯食物:新鲜果蔬(尤其富含维C的柑橘、西兰花)
3️⃣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吸烟者胃癌风险增加2-4倍)
控制体重(肥胖增加贲门癌风险)
保持心情舒畅(长期压力会加重胃病)
四这些症状出现,马上去医院!
即使没有胃病史,出现以下表现也要警惕:
持续上腹痛(尤其夜间加重)
呕血或黑便(像柏油样)
吞咽困难(感觉食物卡在胸口)
贫血、乏力(胃癌可能导致隐性出血)
急诊级警报:
突然剧烈腹痛+板状腹,可能是胃癌穿孔!
终章希望之光:早期胃癌可治愈
通过规律筛查和及时干预: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90%
✅胃镜下切除即可根治(不用开刀!)
✅甚至可在癌前病变阶段彻底阻断
记住我们的黄金法则:
"胃镜是最好的后悔药——在癌变前抓住它!"
温馨贴士
1️⃣胃镜检查前禁食8小时,但高血压药可少量水送服
2️⃣活检后可能有短暂黑便,勿惊慌
3️⃣家族中2人以上患胃癌,建议做CDH1基因检测
(罗继红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