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静脉留置针——手术室安全输液的关键保障

2023-06-14 08: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静脉留置针作为手术患者输液治疗的核心通路,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维持患者体液平衡与给药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选择标准、规范操作和维护管理三个关键维度,系统阐述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中的临床应用要点。

一、留置针选择标准

(一)型号适配原则

1. 成人:常规手术中,18-20G规格的留置针能满足大多数成人患者的输液需求,保障药物和液体的顺利输注。

2. 儿童:考虑到儿童血管管径较细,需选用22-24G留置针,以降低穿刺难度,减少血管损伤风险。

3. 大手术:对于预计需要快速输血、输液的大手术,16G留置针凭借其较大的内径,可实现液体的快速输注,满足紧急救治需求。

(二)穿刺部位选择

1. 前臂静脉:因血管走行直、管腔较粗、便于固定和观察,是静脉留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

2. 肘正中静脉:当前臂静脉条件不佳时,肘正中静脉可作为次选,但需注意避免因关节活动影响留置针稳定性。

3. 禁忌部位:为防止留置针移位、渗漏及增加患者不适,应避免在关节部位进行穿刺。

(三)特殊患者考量

1. 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厚,血管定位困难,需借助超声引导技术,精准定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2. 化疗患者:为适应化疗药物高压注射需求及减少药物外渗风险,应选用耐高压型留置针。

3. 烧伤患者:穿刺时需严格避开创面,选择未受损的皮肤和血管,防止感染并确保输液通路安全。

二、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穿刺前准备

1. 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需大于8cm,确保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2. 导管预冲:用生理盐水对留置针导管进行预冲,排除空气的同时湿润导管内壁,减少穿刺时的阻力。

3. 止血带应用:正确使用止血带,保持适中压力,以能阻断静脉血流且不影响动脉供血为宜,便于血管显露。

(二)穿刺技术要点

1. 进针角度:以15-30°角进针,确保针尖顺利穿透皮肤和血管壁,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2. 穿刺操作:见回血后,将穿刺针角度放平,沿血管方向平稳推进,确保导管顺利送入血管。

3. 退针芯操作:采用单手退针芯技术,动作轻柔、迅速,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三)固定规范

1. 敷料覆盖:使用透明敷料以无张力方式覆盖穿刺部位,确保敷料与皮肤贴合紧密,便于观察穿刺点情况。

2. 导管固定:将导管呈U型固定,可有效缓冲外力,减少导管移动,降低脱出风险。

3. 信息标注:在敷料表面清晰标注穿刺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姓名,便于后续观察和护理。

三、术中维护管理

(一)通畅性维护

1. 脉冲式冲管:每2小时采用脉冲式冲管方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防止药物残留和血液凝固堵塞导管。

2. 正压封管:输液结束后,使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维持导管内正压,防止血液回流形成血栓。

3. 三通阀管理:定期更换三通阀,确保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三通阀故障导致输液不畅。

(二)并发症预防

1. 渗漏观察:每小时对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渗漏迹象,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组织损伤。

2. 感染防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

3. 血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预防措施,减少血栓形成。

(三)紧急情况处理

1. 外渗处理:一旦发生液体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根据外渗药物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或热敷、药物拮抗等。

2. 堵塞处理:若发现导管堵塞,切勿强行冲管,以免将血栓推入血管,应根据堵塞原因进行处理或更换留置针。

3. 脱落处理:留置针意外脱落时,迅速压迫穿刺点止血,评估局部情况后,决定是否重新穿刺。

临床实践中需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即穿刺前查、术中查、交接班查,确保操作安全。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72小时;特殊情况下,经评估后留置时间也不宜超过96小时,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手术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边晋 郏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