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陈颖:留置针小勇士:宝宝静脉留置针的日常护理技巧

2024-11-08 14: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静脉留置针,又称“软管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工具,尤其在儿科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在血管内留置软管,避免了宝宝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和舒适度。然而,留置针的使用也需要家长的细心护理,以确保其安全有效。本文将详细介绍宝宝静脉留置针的日常护理技巧,帮助家长成为“留置针小勇士”的守护者。

一、了解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由钢质针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肝素帽无针接头组成。穿刺时,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导管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仅将柔软的软管留在血管内进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一般为72-96小时,具体时间由护理人员根据评估标准决定。

二、留置针的日常护理技巧

1. 保持清洁干燥

- 清洁:宝宝使用留置针期间,家长应定期观察穿刺部位,保持该部位的清洁和干燥。每天可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 干燥:避免留置针部位沾水,洗澡或洗手时,可以使用保鲜膜将留置针穿刺部位密封包裹,同时抬高置管肢体,防止水流进入。如果不小心遇水,请立即检查贴膜内是否有水流进入,并及时请护士处理。

2. 固定与保护

-留置针一般使用无菌透明敷料粘贴,具有可视性,方便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和回血等异常状况。家长不可随意在留置针或敷料外粘贴胶布或涂抹颜料,影响护士对留置针的评估观察。

- 弹力绷带:使用一次性弹力绷带时,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弹力绷带。尽量让护士帮助固定,固定松紧适宜,避免造成皮肤压伤(尤其是止水夹和正压接头位置的皮肤)。

3. 避免碰撞与拉拽

- 防止碰撞:避免宝宝在玩耍或活动时碰撞到留置针,以免造成针头移位或折断。家长可以提醒宝宝注意保护留置针部位,避免剧烈运动或摔倒。

- 减少拉拽:穿衣服时,应先穿有留置针一侧的衣袖,再穿另一侧;脱衣服时,应先脱没有留置针一侧的衣袖,再脱另一侧。这样有利于防止留置针脱出。同时,避免宝宝的衣服或玩具挂到留置针,以免意外拉扯导致针头脱落。

4. 观察局部反应

- 红肿疼痛:家长应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查看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 回血现象:留置管内出现少许回血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所致,家长无需担心。但如果回血较多或持续存在,应及时联系护士进行处理。

5. 心理关怀与安抚

- 情绪安抚:宝宝可能会因为留置针的存在而感到不安或恐惧。家长应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心理支持,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 鼓励表达:鼓励宝宝表达对留置针的恐惧和不适,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安慰。

6. 特殊部位护理

- 头部留置针:如果留置针在头部,哺乳或睡觉时,应避免朝针侧睡,防止压迫到留置针。同时,注意防止宝宝用手抓挠留置针部位。

- 手部留置针:穿刺侧手臂不可以剧烈活动,如玩玩具、拍皮球等。可以进行适当活动,如看书、写字等,但避免提重物。

- 脚部留置针:留置针在脚上时,宝宝应避免走路。睡觉时,可以在双腿之间放置软枕,防止两脚后踢损伤导管。也可以在留置针的脚上套上小袜子进行保护。

三、常见问题与解答

1. 留置针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但需要使用保鲜膜将留置针穿刺部位密封包裹,同时抬高置管肢体,防止水流进入。如果不小心遇水,请立即检查贴膜内是否有水流进入,并及时请护士处理。

2. 留置针可以活动吗?

打了留置针可以适度活动,如写字、画画等。但注意保护留置针穿刺肢体,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3. 留置针出现回血怎么办?

留置管内出现少许回血是正常现象,家长无需担心。但如果回血较多或持续存在,应及时联系护士进行处理。护士会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并进行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反流进入导管。

4. 留置针可以用多久?

留置针的使用时间一般为72-96小时,具体由护理人员根据标准进行评估后,决定继续留置或拔除导管,家长不要因心疼孩子不想扎针而拒绝拔除不符合留置要求的留置针。

四、总结

静脉留置针为宝宝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便捷的输液方式,但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细心护理。通过保持清洁干燥、固定与保护、避免碰撞与拉拽、观察局部反应、心理关怀与安抚以及特殊部位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确保留置针的安全有效使用。家长应成为“留置针小勇士”的守护者,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共同为宝宝的康复努力。希望本文能为家长们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陈颖 濮阳市人民医院 儿科二病区 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