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炎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黏膜炎症性疾病,若不加以适当管理和治疗,有可能逐步进展为胃癌,尽管这一转化过程通常较为漫长且复杂,但了解其演变机制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从胃炎到胃癌的潜在发展路径,并提出预防慢性胃炎恶变的3步策略。
一、从胃炎到胃癌的潜在发展路径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其中,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类型,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这一转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非萎缩性胃炎:此时胃黏膜出现炎症,但腺体结构基本保持完整,多因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
萎缩性胃炎:随着炎症的持续,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受损。此阶段常伴有胃酸分泌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
肠上皮化生:部分萎缩的胃黏膜被肠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形成肠上皮化生。这是一种异型增生现象,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发展,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异常,即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为原位癌或早期癌变。
胃癌:不典型增生持续恶化,最终可能演变为胃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慢性胃炎都会遵循这一路径发展为胃癌,且这一过程可能受到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认识到这一潜在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慢性胃炎恶变的3步策略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也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呼气试验、血液检测或胃镜检查等方法确诊感染后,应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仅能有效缓解胃炎症状,还能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高盐食品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E、硒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减少炎症损伤。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加重胃炎症状,增加胃癌风险。戒烟限酒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定期监测与早期筛查
对于有慢性胃炎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及早发现胃黏膜的异常变化。胃镜检查不仅能直观观察胃黏膜形态,还能通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是胃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此外,对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密切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采取内镜下切除等预防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结语
从胃炎到胃癌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阻断这一进程,保护胃部健康。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定期监测与早期筛查,这三步策略构成了预防慢性胃炎恶变的关键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增强健康意识,关注胃部健康,及时就医,科学治疗,让胃癌远离我们的生活。同时,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胃癌预防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共同构建胃癌防治的坚固屏障。
(吴杰 范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