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不仅是胃病大国,还是胃癌发病的大国。胃癌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了解从胃炎到胃癌的演变过程,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一、胃炎的初步阶段: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普遍存在的胃部疾病。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几乎都会得出这一最轻级别的诊断结果。此阶段,患者的胃黏膜表层出现炎症细胞浸润,但腺体结构保持完整,胃酸分泌功能已受影响,症状多为烧心、反酸、消化不良等。
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如果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或生活在胃癌高发区,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尽量避开所有导致胃癌发生的因素,如烟酒刺激、压力过大、病原体感染等。
二、胃炎的进展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始,胃炎就有了癌变的征兆。胃黏膜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老,食物的不断刺激会导致胃黏膜腺体数量明显减少,胃壁细胞和主细胞数量降低,胃蛋白酶原分泌量下降。此阶段,患者可能仅出现饱嗝、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些人甚至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因此疾病的检查还是要靠胃镜才能够确诊。
虽然不是说患有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得胃癌,但得胃癌的几率要高于常人。因此,一旦检查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及时治疗,还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
三、胃炎的关键阶段: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
胃炎反复发作,胃黏膜在修复与受损之间循环,长此以往,胃内就会形成肠道内才能存在的细胞,临床中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肠上皮化生。这是指胃黏膜中出现了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即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被肠上皮细胞代替了。患者在这时也没有明显的感觉,症状与之前较为相同,所以很难自行注意。
肠上皮化生也可以理解为癌前病变,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发展为胃癌的早期。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增生。
四、胃癌的形成阶段
经过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前三步的逐渐累积,胃癌终于形成。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相当高,且在早期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征,因此往往等到发现时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胃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疼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黑便和便血、腹部包块以及不明原因的消瘦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五、预防胃癌的策略
用药指导:胃炎患者一定要遵守医生的用药指导,按时用药,以减轻症状。同时要注意药物对胃部的损伤,任何药物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饮食习惯:三餐要规律,早餐要定时吃,辛辣类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以减少对胃部的损伤。戒酒也是养胃的重要一步,因为酒精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病加重。
注意卫生:饭前饭后要洗手,尽量减少外出用餐的次数,以最大程度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几率。
保持心情愉快:负面的情绪不仅会导致食欲下降,还会引发胃胀等症状。因此,在生活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态。
胃镜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年龄在40岁以上、以往有胃病且近期症状有明显改变、无原因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大便颜色变深变黑以及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的人,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
结语
从胃炎到胃癌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的病理变化。通过了解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胃癌。对于胃炎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阻止癌变的关键。而对于非胃炎患者来说,预防胃病的发生同样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自己的胃健康!
(包巧 南召县红阳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