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据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孕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护理至关重要,以下将从监测和护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孕妇的监测要点
(一)血压监测
1. 监测频率: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一般建议每周至少监测一次,若血压控制不佳或病情不稳定,需增加监测频率。在家中,孕妇可以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进行自我监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并记录结果以便医生评估。
2. 监测方法:测量血压时,孕妇需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避免情绪紧张或身体活动。测量时,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袖带大小适中,松紧适宜。此外,建议孕妇在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饮用咖啡或茶等刺激性饮料,并排空膀胱。
3. 远程监测:一些研究正在探索远程血压监测技术,如通过蓝牙连接的血压计将数据自动传输至医疗团队,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这种远程监测方式可提高监测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尤其适用于居住偏远或行动不便的孕妇。
(二)尿蛋白监测
1. 监测频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孕妇,尿蛋白监测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若病情加重或出现蛋白尿加重的迹象,需增加监测频率。
2. 监测方法:孕妇可采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或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PCR)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较为准确,但操作相对复杂;而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检测则更为便捷,可在门诊或家中进行初步筛查。
(三)胎儿监测
1. 胎心监护:定期进行胎心监护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若孕妇出现血压急剧升高或子痫前期症状加重,需增加胎心监护频率,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等情况。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羊水量、胎盘位置及功能等。对于高血压孕妇,建议每2-4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以监测胎儿的生长是否受限。若发现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量异常,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高血压孕妇的护理要点
(一)心理护理
1. 心理疏导:高血压孕妇常因疾病本身及对胎儿健康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孕妇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例如,通过倾听孕妇的诉说,帮助其宣泄情绪,同时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2. 放松训练:指导孕妇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降低血压。此外,音乐疗法也被证实对高血压孕妇的心理健康有益。孕妇可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聆听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或自然声音,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
(二)饮食护理
1. 低盐饮食:限制食盐摄入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孕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腌制食品、咸菜、咸肉等。同时,注意食品包装上的钠含量标识,选择低钠食品。
2. 均衡营养:孕妇需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和低脂奶制品。此外,适量补充钙、镁等矿物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帮助。
(三)用药护理
1. 药物治疗: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缓释剂等。这些药物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2. 药物依从性:医护人员应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孕妇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告知孕妇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并指导其正确应对。若孕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四)生活护理
1. 适当休息: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建议左侧卧位休息,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在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保持身体健康。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刘伟伟 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 妇产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