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白内障来袭,眼睛的“水晶帘”为何蒙尘?

2023-05-14 15: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这个精妙绝伦的“机器”中,眼睛无疑是最为神奇的部件之一。它就像一部高精度的相机,帮助我们捕捉世间的万千景象,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这双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结构——晶状体,它如同相机镜头般清澈透明,承担着折射光线、聚焦成像的重要任务,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眼睛的“水晶帘”。然而,当“水晶帘”蒙上灰尘,我们的视线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内障。那么,眼睛的“水晶帘”为何会蒙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白内障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眼睛的“水晶帘”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就是这部相机的镜头。它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前方,是一个双凸透镜状的透明组织,富有弹性。正常情况下,晶状体能够根据视物的远近自动调节厚度,使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但当晶状体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浑浊时,光线就无法正常通过,导致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重影,甚至失明,这就是白内障。

二、“水晶帘”蒙尘的常见原因

1.年龄增长:这是白内障最常见的原因,就像机器用久了会老化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也会逐渐老化,变得不再透明。就像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皮肤会长皱纹一样,晶状体也会慢慢变浑浊,这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一般来说,50岁以后,白内障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2.遗传因素:有些白内障是遗传导致的。如果家族中有白内障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白内障的风险就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可能在特定的时候“引爆”,导致晶状体出现异常。

3.眼部外伤:眼睛受到外伤,比如被球击中、被尖锐物体刺伤等,都可能损伤晶状体,引起白内障。这种外伤性白内障可能在受伤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受伤后数年才逐渐显现。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身体各组织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晶状体也不例外。高血糖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水分进入晶状体,使其肿胀、浑浊,从而引发白内障。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关。

5.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

6.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眼睛的晶状体容易受到损伤。紫外线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会加速晶状体的氧化和老化过程,使其更容易变得浑浊。因此,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太阳镜、遮阳帽等防护用品,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三、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白内障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常见的症状包括:

1.视力下降:这是白内障最明显的症状,患者会感觉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就像眼前蒙了一层雾。

2.视物变形:看直线时可能会觉得直线变弯,或者看东西的颜色变得不鲜艳。

3.对比敏感度下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视力明显下降,难以分辨物体的轮廓和细节。

4.重影:看一个物体时,可能会看到两个或多个影像。

5.畏光:在强光下,眼睛会感到不适,甚至流泪。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白内障

虽然白内障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其发生或延缓其发展:

1.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用眼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眺望远方,让眼睛得到放松。

2.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护眼睛,延缓晶状体的老化。

3.避免眼部外伤:在进行一些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的活动时,如运动、劳动等,要佩戴好防护眼镜。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好血糖、血压等指标,减少对眼睛的损害。

5.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已经患上了白内障,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当白内障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通常比较简单,医生会将浑浊的晶状体取出,然后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就像给相机换了一个新的镜头一样,患者的视力通常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了解白内障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眼部疾病,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始终保持明亮清晰,继续为我们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我们用心呵护这扇“窗户”,让“水晶帘”永远晶莹剔透,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光明和色彩。

(郭浩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