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仅我国就有超1.4亿患者。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不适症状,长期高血糖还会引发眼、肾、神经、心脏等多器官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寿命。
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饮食治疗是基石,而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独特的控糖思路与方法。药食同源,即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它们具有食物的美味,又具备药物的功效,能在日常饮食中调节身体机能,辅助控制血糖。
一、认识糖尿病:“甜蜜的负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多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被细胞摄取利用,从而升高。长期高血糖会对全身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引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二、药食同源的中医智慧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脏腑功能失调。药食同源理论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辅助控制血糖。
例如,南瓜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富含果胶、膳食纤维等成分,果胶可延缓肠道对糖和脂质的吸收,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苦瓜性寒、味苦,归心、肝、脾、肺经,其含有的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还可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力 。再如,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能改善脾胃虚弱,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与运化,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缓解作用;而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其含有的枸杞多糖,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代谢。
三、药食同源食材推荐
1. 谷物类:糙米、燕麦、荞麦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速度慢,升糖指数低,能提供持久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患者可将其作为主食,如煮糙米饭、燕麦粥,或用荞麦制作面条、馒头等。
2. 蔬菜类:除上述南瓜、苦瓜外,芹菜富含芹菜素,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和槲皮素,前者可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后者能调节血糖、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菠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健康,增强饱腹感,减少血糖波动。
3.药食两用中药材:黄芪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可缓解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饮症状,其含有的葛根素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含有的桑叶多糖、生物碱等成分,能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这些药材可单独或搭配制成茶饮,如黄芪枸杞茶、葛根桑叶茶等。
四、中医饮食疗法实践
1. 辨证施膳: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不同证型,如肺热津伤型,表现为口渴多饮,可食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百合、梨、藕等;胃热炽盛型,多食易饥,宜选择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的食材,如绿豆、苦瓜、马齿苋等;肾阴亏虚型,尿频量多,可选用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桑葚等。
2. 药膳制作:将药食同源食材与烹饪相结合,制作美味又控糖的药膳。如山药莲子粥,将山药、莲子与大米一起煮粥,有健脾益胃、补肾涩精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肾虚的糖尿病患者;玉米须冬瓜汤,用玉米须和冬瓜煮汤,能利水消肿、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合并水肿患者有益;清蒸南瓜,保留南瓜营养,口感清甜,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甜品。
糖尿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药食同源的中医饮食疗法作为辅助手段,能在享受美食中调节血糖,预防并发症。但患者仍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嘱规范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拥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