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降糖不能只靠药!中医食疗 + 西医监测控糖全攻略

2025-02-26 15: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持续攀升,而我国更是糖尿病大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许多患者将降糖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药物之上。然而,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仅可能产生副作用,还难以从根本上稳定血糖水平。事实上,降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中医食疗与西医监测双管齐下,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控糖目标。 

一、认识糖尿病:血糖失控的危害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二、单纯依赖药物降糖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确实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胰岛素注射还是口服降糖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但长期大量使用药物,可能会给肝肾等器官带来负担,引发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而且,药物只能控制血糖的数值,无法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的代谢环境。如果不配合饮食、运动等其他干预措施,一旦停药,血糖很容易反弹,难以实现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 

三、中医食疗:从根源调节血糖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 “消渴症” 范畴,多由阴虚燥热、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中医食疗注重通过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辅助降低血糖。 

1、五谷杂粮巧搭配:中医强调 “五谷为养”,在控糖饮食中,应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杂豆类食物。如燕麦富含 β- 葡聚糖,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芦丁,具有降低血脂、血糖的作用;黑豆、红豆等杂豆升糖指数低,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稳定血糖。 

2、药食同源食材的妙用:许多中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能在日常饮食中发挥降糖功效。例如,苦瓜被誉为 “植物胰岛素”,其含有的苦瓜皂苷能刺激胰岛素释放,降低血糖;山药补脾益肺、补肾涩精,现代研究表明,山药中的黏蛋白能防止黏膜损伤,在胃里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糖分的吸收;枸杞滋补肝肾,其中的枸杞多糖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代谢。 

3、药膳调理:根据个人体质,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如黄芪山药粥,将黄芪、山药与大米一起熬煮,黄芪补气升阳,山药健脾益胃,二者搭配能改善脾胃功能,辅助调节血糖;玉米须茶也是不错的选择,玉米须有利尿降糖的作用,用其煮水代茶饮用,既方便又有效。 

四、西医监测:精准把控血糖变化 
西医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 “眼睛”,通过准确的监测数据,医生和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常见监测指标

a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至少 8 - 10 小时未进食)后,次日早餐前测定的血糖值,它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范围一般为 3.9 - 6.1mmol/L。 

b餐后 2 小时血糖: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可反映胰岛素的储备功能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一般应低于 7.8mmol/L。 

c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糖尿病患者一般应控制在 7% 以下 。 

2、监测频率:对于病情不稳定、正在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建议每天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病情稳定后,可每周选择 1 - 2 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每 3 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便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3、动态血糖监测:近年来,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可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获取全天血糖波动的详细信息,发现传统监测方法容易遗漏的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五、中医食疗与西医监测相结合的控糖方案 
1、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在中医食疗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西医的血糖监测结果,根据个人的年龄、体重、活动量、血糖水平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例如,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偏高,可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增加蔬菜比例;若空腹血糖较高,需调整晚餐的种类和进食时间。 

2、定期评估与调整: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评估中医食疗的效果。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若血糖控制良好,也可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药物用量,继续通过食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维持血糖稳定。 

3、生活方式协同干预:除了中医食疗和西医监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 

降糖是一场持久战,不能仅仅依赖药物。中医食疗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的内环境,改善代谢功能;西医监测则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让治疗更具针对性。将两者有机结合,再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远离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综合控糖,在科学的指导下,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 

(刘振 河南省淮滨县芦集乡卫生院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