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上下楼梯膝盖痛?可能是“髌骨软化”在预警!

2025-04-17 14: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下楼梯时,膝盖突然传来一阵疼痛,甚至伴随着“咔咔”的响声;蹲下起身时,膝盖也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以为只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休息一下就会好。但事实上,这种看似普通的膝盖疼痛,很可能是“髌骨软化”发出的预警信号。如果不及时重视和干预,不仅会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膝关节疾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髌骨软化,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髌骨软化:膝盖里的“隐形杀手”

髌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膝盖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形似盾牌。它与股骨的滑车形成髌股关节,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如同一个“轴承”,帮助股四头肌(大腿前侧的主要肌肉)发力,起到传导力量、稳定膝关节的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关节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这层软骨就像“减震垫”,能减少髌骨与股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膝关节在运动时受到的冲击力。而髌骨软化,简单来说,就是这层软骨出现了磨损、软化甚至破损。当髌骨软骨发生病变,软骨表面变得不再光滑,膝关节在活动时,原本顺畅的滑动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疼痛、肿胀、弹响等一系列症状。

髌骨软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软骨只是出现轻微的肿胀和变软;随着病情发展,软骨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纤维化;到了晚期,软骨甚至会完全磨损,露出下方的骨质,导致髌股关节出现严重的退变,形成骨性关节炎。

二、谁更容易被髌骨软化“盯上”?

髌骨软化并非特定人群的专利,但以下几类人更容易成为它的“目标”:

1.运动爱好者:长期进行高强度、频繁的膝关节屈伸运动,如跑步、爬山、跳绳、打篮球等,会使髌股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和摩擦,加速软骨的磨损。尤其是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后不拉伸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肥胖人群:体重超标会大大增加膝关节的负担。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在行走、上下楼梯时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加4-6公斤。长期的超负荷压力,会使髌骨软骨更容易受损。

3.女性:女性的膝关节结构与男性略有不同,女性的Q角(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相对较大,这使得髌股关节在运动时受力更不均匀,更容易出现髌骨位置异常和软骨磨损。此外,女性在孕期和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关节软骨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增加了髌骨软化的发生几率。

4.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逐渐减少,自身修复能力下降,再加上多年的使用和磨损,关节软骨会自然退化,导致髌骨软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5.膝关节受过伤的人:既往有膝关节外伤史,如髌骨脱位、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等,会破坏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使髌股关节受力不均,增加髌骨软化的发病风险。

三、髌骨软化的典型症状:别把疼痛不当回事

1.疼痛:这是髌骨软化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长时间行走或久坐后站起时出现,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前方、髌骨周围。早期疼痛可能较轻,呈间歇性,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加重,疼痛会逐渐变为持续性,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疼痛。

2.关节弹响:膝关节活动时,尤其是屈伸过程中,会出现“咔咔”“沙沙”的响声,就像里面有沙子在摩擦一样。这是由于髌骨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的。

3.膝关节肿胀: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软骨损伤后,关节内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充血、渗出,关节腔内积液增多。

4.膝关节无力:髌骨软化会影响髌股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股四头肌力量下降。患者会感到膝关节发软、打晃,甚至在行走时突然“打软腿”,容易摔倒。

5.活动受限:严重的髌骨软化会导致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屈伸困难,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四、诊断与检查:揪出疼痛的“真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怀疑自己有髌骨软化,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诊断: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既往病史、运动情况等,同时进行膝关节的体格检查,如按压髌骨周围是否有压痛、检查髌骨的活动度和稳定性、评估股四头肌的力量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虽然X线无法直接显示软骨的病变情况,但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的疾病,如骨折、骨关节炎(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表现)等。

磁共振成像(MRI):这是诊断髌骨软化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MRI能够清晰地显示髌骨软骨的形态、厚度以及损伤程度,还可以观察关节内其他结构,如半月板、韧带、滑膜等是否存在病变。

3.关节镜检查:在少数情况下,当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结果不明确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关节镜检查。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膝关节上开一个小孔,将镜头伸入关节腔内,直接观察髌骨软骨及其他关节结构的病变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治疗与康复:多管齐下对抗髌骨软化

1.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症状发作期,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和活动,避免爬楼梯、爬山、跑步等对膝关节负担较大的运动,必要时可使用膝关节支具或护膝,对膝关节进行适当的固定和保护,为软骨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此外,按摩、针灸等中医疗法,也有助于放松肌肉、疏通经络,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能够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延缓病情进展;对于疼痛严重、关节腔内积液较多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起到润滑关节、减轻摩擦、缓解疼痛的作用。

康复训练:在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开始康复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肉)的力量,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

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双腿伸直,将一侧下肢缓慢抬高至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两侧交替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靠墙静蹲: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使膝关节屈曲约90°,保持身体稳定,尽量坚持较长时间,每次训练可进行3-5组。

坐位伸膝训练: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在脚踝处绑上适量的沙袋或重物,然后缓慢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下髌骨软骨修复术、髌骨成形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等。手术的目的是修复受损的软骨、改善髌股关节的力学环境、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六、预防措施:保护膝盖从日常做起

1.合理运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膝关节的磨损。对于喜欢跑步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在塑胶跑道上跑步,减轻膝关节的冲击力;爬山时,尽量使用登山杖,分担膝关节的压力。

2.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3.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的训练,如上述的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肌肉力量增强了,能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4.注意膝关节保暖:寒冷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加重关节的不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可佩戴护膝。

5.避免膝关节过度劳损:尽量减少长时间的下蹲、跪坐、爬楼梯等动作;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频繁使用膝关节的工作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上下楼梯时的膝盖疼痛,很可能是髌骨软化发出的重要信号。了解髌骨软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症状,科学治疗和康复,做好日常预防,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膝关节,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遭受膝关节疼痛的困扰,千万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才是正确的选择。

(李自永 河南省南乐县人民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