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热不是小事!感染性疾病专家解读发热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2023-12-21 10:2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发热,这一看似平常的身体反应,实则蕴含着复杂的生理机制和潜在的健康信息。作为人体对多种病原体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发热不仅仅是体温计上数字的跳跃,更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感染性疾病专家指出,理解发热对身体的潜在影响,对于及时识别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发热: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

发热,医学上定义为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指口腔温度超过37.3℃),是人体对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入侵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这一过程旨在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的消退。

发热对身体的正面影响

增强免疫功能:适度的体温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效率。

抑制病原体繁殖:许多病原体在较高温度下生长受限,发热有助于减缓其复制速度,为免疫系统争取时间。

促进炎症消退:发热通过调节血液循环和血管通透性,有助于炎症区域的物质交换和废物清除,加速康复过程。

发热的潜在风险与负面影响

尽管发热具有上述正面作用,但持续高热或反复发热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脱水与电解质失衡:发热时,身体通过出汗和呼吸加快散热,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

代谢加快:体温升高会增加基础代谢率,加重心脏负担,对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尤为不利。

神经系统影响:极端高热(通常超过40℃)可能导致热惊厥,特别是儿童,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和肌肉抽搐。长期反复发热还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药物副作用风险增加:为了控制发热,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退烧药。然而,不当使用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过敏反应等。

正确应对发热的策略

面对发热,正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识别病因、合理降温、关注全身症状,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观察与监测:注意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腹泻、皮疹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物理降温:对于轻度发热,可通过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酒精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合理用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退烧药,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

充分休息与补液: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及时就医:对于高热不退、伴有严重全身症状或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的发热,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发热,作为身体对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既体现了身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正确理解和应对发热,不仅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冷静、科学应对、及时就医是关键。感染性疾病专家的解读提醒我们,面对发热,既不应掉以轻心,也不应过度恐慌,理性对待,方能守护健康。

(王文芝 罗山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