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症状包括腰膝酸痛、尿频或少尿、蛋白尿、水肿、乏力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尿毒症。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肾炎被视为由外邪侵袭、劳欲过度或久病耗伤导致的精气亏虚所致。因此,中医外治法,如艾灸与穴位按摩,成为了许多患者寻求自然疗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如何为慢性肾炎患者“减负”。
一、艾灸治疗慢性肾炎
艾灸原理与优势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而言,艾灸能够提升人体元气,补益肾阳,调和胃肠功能,从而改善病情。
取穴与操作方法
第一组穴位: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丰隆穴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可调和胃气。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可温阳固脱。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可培元固本。
足三里穴:位于膝眼下3寸,可健脾和胃。
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处,可化痰涤浊。
第二组穴位: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
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分别位于第9、10、11、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调和肝胆脾胃。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补肾壮阳。
操作方法:每天选一组穴施灸,两组交替。中脘、神阙、关元等三穴可共用1个四眼艾灸盒,艾灸时间在40分钟到1小时。足三里、丰隆等两穴用艾灸罐灸,每穴15-20分钟。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和肾俞等穴可共用1个四眼艾灸盒灸,时间1小时以上。
注意事项
肾病患者需卧床休息,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尿异常。
艾灸治疗需持之以恒,少则3个月到半年,多则1年至数年。
饮食宜低盐、清淡,忌酒及辛辣性食物,少食油腻食物,忌食豆制品。
二、穴位按摩辅助治疗慢性肾炎
穴位按摩原理
穴位按摩,作为中医另一种外治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而言,穴位按摩能够辅助艾灸,增强治疗效果。
取穴与按摩方法
肾俞穴:按摩此穴可补肾壮阳,改善肾功能。
足三里穴: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增强体质。
太溪穴:按摩此穴可滋阴补肾,调和气血。
涌泉穴:按摩此穴可温阳固脱,引火归元。
按摩方法:用指腹或按摩棒对上述穴位进行点按、揉捏等手法,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1-2次。按摩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过度刺激。
注意事项
按摩前需洗净双手,保持穴位清洁。
按摩时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肌肉。
如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避免按摩相关穴位。
结语
艾灸与穴位按摩作为中医外治法,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温通经络等手段,它们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治疗慢性肾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本文能够为慢性肾炎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李岩岩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肾病风湿免疫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