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哮喘反复发作,居家护理关键要点全解析

2023-04-11 10: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居家护理对于控制儿童哮喘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环境管理、避免过敏原、合理用药、监测病情、增强体质、心理关怀六个方面,全面解析儿童哮喘居家护理的关键要点。

一、环境管理:打造清洁、舒适的呼吸空间

(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过敏原和污染物浓度。使用空气净化器可进一步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有害物质。

(二)控制室内温湿度: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可能诱发哮喘发作,需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

(三)减少刺激性气味:避免使用有强烈气味的清洁剂、香水、蚊香等。吸烟家庭应严格禁烟,防止二手烟对呼吸道的刺激。

二、避免过敏原:从源头降低发作风险

(一)识别并清除常见过敏原:尘螨、花粉、宠物毛发、霉菌是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需定期清洁房间,使用防螨床品,避免使用地毯和厚重窗帘。花粉季节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

(二)注意饮食过敏:对过敏体质的儿童,应避免食用牛奶、鸡蛋、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如需调整饮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预防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应养成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习惯,必要时接种流感疫苗。

三、合理用药:规范治疗是控制哮喘的核心

(一)遵医嘱规范用药:哮喘治疗需长期规律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家长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吸入。

(二)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医生可能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诊,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三)注意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需注意用药后漱口。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异常,防患于未然

(一)记录哮喘日记:家长应记录哮喘发作的时间、频率、症状及诱因,以便医生评估病情。

(二)使用峰流速仪:定期监测孩子的肺功能,了解气流受限程度。如峰流速值下降,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需及时就医。

(三)观察呼吸状况:注意孩子是否有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如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严重表现,应立即就医。

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发作

(一)适度运动:鼓励孩子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运动前需做好热身,避免在寒冷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

(二)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三)充足睡眠: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六、心理关怀:关注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一)缓解焦虑情绪:哮喘儿童可能因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家长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鼓励社交活动:让孩子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因疾病过度保护,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三)家庭氛围和谐:保持家庭氛围轻松愉快,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表现出过度焦虑。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七、特殊情况处理: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一)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措施:如孩子出现严重喘息、呼吸困难,应立即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如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二)避免诱发因素:了解孩子的哮喘诱因,如运动、冷空气、过敏原等,尽量避免接触。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三)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应学习哮喘急性发作的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如异物吸入导致窒息时)和心肺复苏术。

八、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一)误区一:哮喘会随年龄增长自愈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规范治疗。未经控制的哮喘可能导致肺功能永久性损害。

(二)误区二: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哮喘治疗需长期维持,即使症状缓解,仍需继续使用控制药物,防止病情复发。

(三)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依赖急救药物,忽视控制药物的使用。

2.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防止霉菌滋生。

3.外出时关注空气质量,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

九、总结

儿童哮喘的居家护理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避免过敏原、合理用药、监测病情、增强体质和心理关怀,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家长应保持耐心和信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应对哮喘带来的挑战。

(魏艳丽 许昌市人民医院 儿科监护室及儿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