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护理中,给宝宝喂药是一个需要细致、耐心和专业知识的环节。不正确的喂药方式可能会导致宝宝呛咳、窒息等危险,因此,掌握正确的喂药技巧对于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以下详细介绍如何正确给宝宝喂药。
一、喂药前的准备
1.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口感好、甜味的儿童专用药品,如草莓味、奶味等,以吸引宝宝注意力。同时,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合适剂型,0-6个月婴儿用滴管,6个月以上用喂药器或小勺子,幼儿则可用勺子或带刻度的杯子。
2.准备喂药工具
准备好药物、药杯、药匙、水杯、滴管或喂药器等工具。确保所有工具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和药物说明书,准确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量不足或过量,影响疗效或造成不良反应。
二、正确的喂药方法
1.不同月龄宝宝的喂药方法
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喂药方法需灵活调整。0-3个月婴儿味觉未成熟,可将药物研粉混入温开水,用滴管在饥饿时喂服,宝宝会主动吮吸。6个月左右宝宝味觉变灵敏,宜用汤勺或喂药器慢慢从口角喂入,或滴管斜贴颊部滴入,喂后给些温水减轻苦味。1岁左右宝宝喂药较难,可采用糖水交替法,先糖水后药,反复几次完成。中药稍凉后喂服或加糖减轻苦味。对于幼儿及较大儿童,家长应温和劝说,鼓励主动服药,服药后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及适当的点心和糖果,以增强其配合度。
2.喂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喂药过程中,需确保宝宝姿势正确,小婴儿宜抱在怀里头偏向一侧,大孩子则半坐半躺以减少误吸。不可用奶送服药物,以免影响食欲和疗效。喂药时间需准确,按餐前或餐后规定时间执行。若孩子难以一次服完,可分次服用。孩子呛咳时必须立即停止,待平稳后再继续。若发生呕吐,需等待平稳后再补喂同等剂量药物,确保药物摄入完整,同时保障宝宝的安全与舒适。
3.喂药技巧
喂药时,可运用多种技巧提高宝宝的配合度。选择颜色鲜艳的药物包装或药液,吸引宝宝注意。药片可研磨后加白糖稀释,缓解苦涩。部分药物可混入面食中,不影响药效。使用勺子或吸管喂药时,需捏住宝宝脸颊,使嘴微张,注意避免呛咳。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引导,如转移注意力或温和劝说,鼓励宝宝主动服药,避免强行喂药带来的不适和抗拒。这些方法结合使用,能让喂药过程更加顺利。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1.宝宝哭闹时的喂药
如果宝宝哭闹不止,可以先安抚宝宝,使其情绪稳定后再喂药。可以使用注射器或滴管等工具,在宝宝哭闹间隙快速喂入药物。
2.宝宝拒绝服药
对于拒绝服药的宝宝,可以尝试将药物混入果汁、蜂蜜或酸奶中,掩盖药味。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与这些食物混合,需咨询医生意见。
也可以将药物研碎后,混入宝宝喜欢的食物中,如香蕉泥、苹果泥等。
3.睡觉时是否可以喂药
不建议在宝宝睡觉时喂药,因为此时宝宝处于无意识状态,容易发生呛咳和误吸。如果必须在夜间喂药,应唤醒宝宝,采取正确的姿势进行喂药。
四、喂药后的护理
1.喝水去除异味
喂完药后,给宝宝适量喝水,可以去除口腔中的药物异味,同时也有利于药物尽快到达胃肠,及早吸收。
2.观察病情变化
喂药后,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留意是否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原有症状是否缓解或加重。一旦发现异常,如不良反应加剧或病情未见好转,应立即停止喂药,并尽快带宝宝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宝宝健康。
3.心理安抚
喂药后,及时表扬和奖励宝宝,增强其对服药的接受度。同时,家长也要保持耐心和信心,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帮助宝宝克服对药物的恐惧。
五、结论
正确给宝宝喂药需要家长的耐心、细心和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准备合适的喂药工具、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和技巧、处理特殊情况以及做好喂药后的护理,都是确保宝宝安全、有效服药的关键。通过科学的喂药方式,可以帮助宝宝更快康复,保护宝宝的健康。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并正确掌握这些喂药技巧,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朱喜玲 延津县人民医院绩效办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