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医疗实践中,用药安全始终是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儿童在生理结构、代谢功能及药物反应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儿童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
一、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1.生理结构差异:儿童的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药物副作用的伤害,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比值较大,皮肤薄嫩,局部用药时吸收迅速,有时甚至会引起全身性反应。
2.心理特点:儿童往往对服药有抵触心理,特别是味道不佳或剂型不合适的药物,容易造成服药困难或服药不规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选择儿童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口感好、剂型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以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二、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
1.使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应结合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慎重选择药品。儿童专用药通常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遵医嘱用药:家长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切勿凭经验自行购药用药。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3.详读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了解药物性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信息的重要途径。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理解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
4.药物用法用量要精准:儿童用药的剂量通常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计算。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使用药品附带的剂量器,避免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汤匙等不准确的工具。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服用频次,避免过量或不足。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儿童用药进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药物的同时使用。家长和医生应重视各药物间潜在的交互作用,确保排除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6.能口服不注射:与口服途径相比,静脉注射给药所带来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口服药物。
7.药物存放要安全:药品应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服。过期或不再使用的药品要及时处理,切勿随意丢弃或让孩子玩耍。
三、常见儿科用药注意事项
1.退热药
选择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家长应优先选择专为儿童配制的剂型,如滴剂、悬浮液或栓剂。
用药时机:当儿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时,才应使用退热药物。在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取物理手段降温。
用药剂量与频次:每24小时内,每项药物的服用频次不宜超过四次。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
注意事项:避免与含退热成分的复合感冒药物并用。出生未满两个月的婴儿不应使用任何类型的解热镇痛药品。
2.止咳祛痰药
药物选择:儿童特别是低龄幼儿,应避免使用中枢性止咳药物。优选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如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
用药剂量:祛痰药物的用药剂量须谨慎控制,避免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建议餐后服用以减缓不适。
3.抗生素
明确病原学原因:抗生素是一种对抗细菌感染的高效药物。在处理儿童发热问题时,应明确发热的病原学原因,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对于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抗生素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用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疗程和剂量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腹泻相关药
治疗方法:当儿童出现腹泻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口服补水盐、蒙脱石散剂及益生菌制剂。口服补水盐能弥补腹泻期间流失的水分与电解质,蒙脱石散通过在肠道内吸附多余水分及有害毒素,起到减轻腹泻症状的作用。
注意事项:若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仍出现频繁呕吐、有脱水迹象或病情恶化的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四、家长在儿童用药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
1.了解药物知识:家长应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的性质、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等。这有助于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2.关注病情变化:在孩子生病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确保用药安全
正确剂量与用法: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或药品说明书来确定剂量和用法。切勿自行增加剂量或更改用药频率,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
药物储存:妥善保管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药物受潮、变质或过期。对于需要冷藏的药物,确保按照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给孩子使用多种药物时,家长应了解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教育孩子正确用药:向孩子解释服药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确保孩子能够理解并按照指示服药,避免误服或滥用药物。
记录用药情况:家长应记录孩子用药的时间、剂量和反应,以便在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儿科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需共同关注,确保儿童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通过遵循用药指南,可以有效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
(张新新 沁阳市人民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