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成就,它们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文将科普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用药原则、规范使用及常见误区。
二、耐药性机制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原本敏感的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导致药物失效。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包括:
1. 抗生素滥用: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如未按医嘱剂量、疗程使用,或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导致细菌在药物压力下变异,产生耐药性。
2. 抗生素选择压力:频繁使用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使得耐药性细菌得以生存和繁殖。
3. 耐药基因传播: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细菌间的水平转移,迅速在细菌群体中传播。
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个人治疗失败,还可能对社会健康造成威胁,如耐药菌的传播和“超级细菌”的出现。
三、用药原则
1. 对症用药: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性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治疗作用。正确区分感染类型,避免滥用抗生素。
2. 严格遵循医嘱: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
四、规范使用
1. 完整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应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以防细菌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
2. 避免自行购买或分享药物:抗生素是处方药,不应自行购买或在亲朋好友间分享,以免造成药物滥用。
五、常见误区
1. “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并非万能消炎药,它只针对细菌感染,对于由病毒、真菌、过敏等原因引起的炎症无效。
2. “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抗生素无高低级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滥用高级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耐药性,还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总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性问题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认识,遵循用药原则,规范使用抗生素,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防线。同时,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减少耐药性问题的发生。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有效的抗生素资源。
(杨莹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