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靶向药物被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其中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贝伐单抗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管生成,因此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然而,和许多强效药物一样,贝伐单抗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肿瘤患者使用这种药物时,了解这些潜在风险以及如何科学管理,对于保障治疗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贝伐单抗?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贝伐单抗是一种生物制剂,属于抗血管生成药物。肿瘤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癌细胞的无限增长,也需要不断新生的血管,为肿瘤提供养分和氧气。贝伐单抗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新血管的形成,间接“饿死”肿瘤细胞,达到抑制肿瘤扩散的目的。
这种靶向机制使得贝伐单抗在很多肿瘤治疗方案中成为关键药物,特别是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中,帮助延缓病情进展。
二、贝伐单抗可能引发的心血管风险
尽管贝伐单抗在抗癌方面有效,但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一些心血管安全隐患,尤其需要患者和医生一同重视:
1. 高血压
贝伐单抗最常见的心血管副作用之一就是血压升高。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或中度高血压。原因是VEGF受抑制后,影响了血管的扩张功能,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
管理方法:
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频繁监测血压,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前几周。
如果血压升高,需要及时开始或调整降压药物治疗。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血压控制得当,并不需要停用贝伐单抗。
2. 蛋白尿
蛋白尿指的是尿液中出现异常多的蛋白质,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贝伐单抗可能损伤肾脏微血管,导致蛋白从尿中排出增多。
管理方法:
定期检测尿蛋白,特别是24小时尿蛋白量。
如果尿蛋白超过2克/天,应暂停贝伐单抗治疗,并密切观察。
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医生会决定是否恢复用药。
3. 出血风险
贝伐单抗抑制血管生成会干扰正常血管结构,因此可能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出血表现差异较大,从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情况,到严重的内脏出血或脑出血。
管理方法:
轻微出血通常无需停止用药,但应注意观察。
一旦出现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4. 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包括静脉血栓(如深静脉血栓)及动脉血栓(如中风、心肌梗死)。贝伐单抗可能增加这类事件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已有血栓病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管理方法:
使用前评估血栓风险,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发生血栓事件时应停止药物,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三、如何合理使用贝伐单抗,保障治疗安全?
1. 规范给药,循序渐进
贝伐单抗一般通过静脉输注给药。首次输注应缓慢,一般超过90分钟,以降低过敏和药物反应风险。若患者耐受良好,后续输注时间可缩短,一般30-60分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身体状况,设计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控制剂量与给药间隔。常见用法是每2到3周注射一次,持续使用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副作用。
2. 严格筛查,评估风险
对于心血管病史明显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血栓病史,医生会综合评估用药风险。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心血管疾病管理。
3. 定期监测,防患未然
在贝伐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应做到:
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变化
定期做尿常规检查,观察蛋白尿情况
留意身体异常出血迹象,如鼻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
关注腿部肿胀、疼痛等血栓可能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4. 与其他药物合理搭配
许多肿瘤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贝伐单抗可能和抗凝药、降压药等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效果和安全,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搭配,避免用药冲突。
四、患者和家属应知道的关键点
贝伐单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武器,但不是万能药。它能有效控制癌症发展,但不是没有风险。
高血压是常见副作用,切勿忽视。定期测血压,按医嘱用降压药。
尿蛋白增多可能提示肾脏压力,需严加监测,避免进一步损害。
轻微出血可容忍,严重出血和血栓则需立即就医。
任何异常症状,都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总结
贝伐单抗因其靶向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把利剑在抵抗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提出了挑战。科学合理地用药,细心观察和管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和血栓风险,才能最大化贝伐单抗的治疗价值,保障患者安全。
(杨珍珍 郑州人民医院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