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心梗宛如一颗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便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然而,很多人对心梗的了解却十分有限,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心梗的真相,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心梗的本质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心肌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从医学角度来看,它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结果。冠状动脉是负责为心脏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其内壁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时,血管管腔就会逐渐狭窄。在某些诱因,如情绪激动、体力劳动、饱餐等作用下,斑块可能破裂,进而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此时,相应的远端心肌便会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发生缺血性坏死。
心梗的常见症状
心梗发作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警报信号。胸痛或胸闷是最典型的症状,患者常感觉胸部有剧烈的压迫感、紧缩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环指和小指,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0分钟,且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难以缓解。心悸也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缺血,引起心跳加快、心跳节律不规则。呼吸困难则是因为心肌细胞受损,影响了其他组织的供血功能,使得肺部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出现呼吸不顺畅的症状。头晕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会感觉头部昏昏沉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突然昏倒、意识丧失的情况。此外,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导致心脏缺氧,刺激自主神经系统,进而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同时患者因疼痛、恐惧等情绪因素,出汗情况会进一步加重。
心梗的发病原因
心梗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酗酒可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高盐高脂饮食会引起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代谢减慢,脂肪堆积。高血压也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同时血压的急剧波动也可能直接触发心梗。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使血管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心梗的发病风险,同时还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心梗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心梗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控制慢性疾病至关重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是降低心梗风险的有效方法,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饮酒者应适量饮酒,避免过量饮酒对心脏造成损害。控制体重可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来实现,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良好心态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定期体检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对于有心梗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还应定期进行冠心病筛查。
心梗的治疗方法
一旦怀疑心梗发作,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并呼叫急救,争取在黄金时间内开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方式。药物治疗方面,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也可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片等预防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症状产生的药物;若存在心绞痛情况,还可遵医嘱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曲美他嗪片等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手术、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介入手术可通过微创方式将支架移入患者体内,打通闭塞的血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是通过外科开胸治疗冠心病,替换或修复梗阻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心肌供血。其他治疗如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再同步治疗等,可帮助患者逐渐康复。在恢复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心理抑郁,可适当进行心理疏导。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了解其本质、症状、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重视心梗,关注心脏健康,用科学的知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守护好我们的“生命引擎”。
(左艳芳 周口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