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元素。从孕4月开始,胎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骨骼和牙齿等发育都需要钙的支持。为了保证胎儿身长的正常增长,必须保证脊柱、四肢、头颅骨及牙齿的正常钙化(或骨化),就一定要有足够的钙盐。如果准妈妈体内钙摄入不足,胎儿就会从母体的骨骼中摄取钙,这会导致准妈妈出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腰酸背疼、头晕、贫血、妊娠高血压等症状。而且,准妈妈缺钙还会影响哺乳,因为乳汁中分泌的钙含量一般来源于母体的骨钙,如果准妈妈自身缺钙,乳汁中的钙含量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一、孕期补钙的正确方法
饮食补钙
饮食是补充钙的最佳选择。孕妇应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蔬菜等。牛奶是补钙的优质食物,100克牛奶中大约含有100—130毫克的钙,且易于吸收。孕妇每天可以喝500毫升牛奶,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可以选择零乳糖牛奶、低脂奶或脱脂奶。除了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豆制品的钙含量也很丰富,100克左右的豆类制品中可以摄取约100毫克的钙。豆腐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石膏或卤水作为凝固剂,含钙量较高,是孕妇补充钙的良好选择。此外,虾皮、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以及胡萝卜樱、油麦菜、菠菜等绿叶蔬菜也含有一定量的钙。
晒太阳补钙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孕妇应多晒太阳,尤其是在冬季怀孕的孕妇更应注意。每天在阳光充足的室外活动半小时以上,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晒太阳时,最好将胳膊和腿直接暴露在太阳下面,但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晒伤。
补充钙剂
如果孕妇从饮食中摄入的钙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我国指南推荐从妊娠14周开始常规补充元素钙600毫克/天,根据妊娠周期调整补钙剂量。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乳酸钙、氯化钙等,不同钙剂的含钙量和吸收率有所不同。碳酸钙的含钙量约为40%,是含钙量最高的钙剂之一,但它在胃酸不足的环境下吸收效果可能不佳;乳酸钙的含钙量相对较低,但对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吸收率较高。孕妇在选择钙剂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二、孕期补钙要避开的误区
误区一:高温烹饪会造成钙物质流失
很多准妈妈认为,食物在经过高温熬煮后里面的钙元素会发生流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钙元素虽然是一种矿物质,但并不会因为高温发生流失。不过,钙容易与蔬菜中的草酸、植酸等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在烹饪蔬菜时,可以先将蔬菜焯水,去除部分草酸和植酸,提高钙的吸收率。
误区二:补钙后不晒太阳
准妈妈在补钙的同时,也要多晒太阳让身体生成更多维生素D。如果准妈妈体内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进行合成转化,钙元素就没办法顺利吸收,补钙也就没有效果。有些准妈妈虽然吃了很多钙片,但因为缺乏户外活动,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导致钙吸收不良。
误区三:喝牛奶可以大量补钙
有的准妈妈属于乳糖不耐型体质,无法从牛奶中摄取钙元素。也有很多准妈妈为了补充身体缺乏的钙元素而一次性喝很多牛奶。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补钙,反而还会降低肠胃对钙元素的吸收效率。建议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牛奶即可,同时可以搭配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等。
误区四:补钙越多越好
补钙过量并非越多越好,人体摄入过量的钙元素,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可能性。孕期的女性每天摄入1000—1500毫克的钙较为合适,而妊娠中晚期的孕妇需要每天摄入1500毫克的钙。如果孕妇身体出现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等严重不适的情况,则要考虑是否是补钙过量引起。
误区五:喝骨头汤补钙
有很多准妈妈在孕期的时候,家人会给自己熬很多骨头汤,认为骨头汤中的钙最多。但这个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其实是很低的。骨头中虽然有80%的成分都是钙物质,但骨头中的钙物质是很难溶出的,所以说骨头熬的汤中所含的钙物质对于准妈妈来讲实在是不能满足需求。
准妈妈们要了解正确的补钙方法,避开补钙误区,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补钙计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均衡饮食等,以维护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黄艳 惠济区人民医院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