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糖检验有讲究,这些误区要避免!

2025-04-07 09: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衡量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日常监测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血糖检验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蕴含着不少讲究和误区。

一、血糖检验的正确步骤

准备进行血糖检验时,首先要选择一款准确可靠的血糖仪,可以通过查阅用户评价和专业评测来挑选口碑好、性能稳定的产品。

接着,要确保血糖试纸在有效期内且与血糖仪型号匹配,同时准备好血糖仪、试纸、采血针、酒精棉球和棉棒等物品,并检查血糖仪的电量是否充足。然后,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采血的手指部位,洗净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接下来,用酒精棉球擦拭手指尖侧面作为采血点,等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采血。采血时,将采血针安装到采血笔上,根据个人皮肤状况调整深度,紧贴消毒后的手指侧面刺破皮肤,注意力度适中,然后轻轻挤压手指使血液自然流出形成血滴。

最后,将血糖试纸的吸血端靠近血滴,让血液自动吸入试纸测试区,插入血糖仪中等待显示数值,并记录下血糖值、测量时间以及可能影响血糖的因素,以便下次测量时参考。

二、血糖检验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1.消毒液选择误区

误区:使用碘酒或碘伏消毒采血部位。

避免方法:碘伏易氧化,残留在皮肤上容易跟葡萄糖氧化酶发生反应,影响血糖值。建议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确保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采血。

2.血糖仪及试纸保存误区

误区:随手将血糖仪和试纸放在任意地方,不注意防潮防热。

避免方法:血糖仪和试纸应存放在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和冷冻。使用前检查试纸的有效期,过期试纸可能会导致测量失准。

3.采血方法不正确

误区:用力按压手指挤出血液,导致血样中混入组织液。

避免方法:采血前手臂自然下垂30秒,或将手掌相对、搓热手指跟,使手指更易充血。采血针穿刺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可以缓慢轻按压指根,切不可用力挤压穿刺部位。

4.测量前状态不佳

误区:测量前进行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吸烟饮酒等。

避免方法:测量血糖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不吸烟不饮酒。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值偏高或偏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测量时间不当

误区:随意选择时间测量血糖,不遵循空腹或餐后两小时等特定时间点。

避免方法:空腹血糖应在早晨醒来后、未进食前测量,反映基础血糖水平。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反映进食对血糖的影响。遵循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测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血糖状况。

6.忽视试纸的有效期

误区:使用过期或存放不当的试纸进行测量。

避免方法:定期检查试纸的有效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同时,注意试纸的存放条件,避免潮湿、高温等环境对试纸造成影响。

7.单次测量依赖误区

误区:仅依赖一次测量结果来判断血糖状况。

避免方法:单次测量可能受多种偶然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建议每次检测时至少重复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如果两次数值相差较大,再进行第三次测量。

8.不同品牌试纸混用误区

误区:认为同一种试纸适用于所有血糖仪,随意混用。

避免方法: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血糖仪对试纸的要求不尽相同。使用前务必确认试纸与血糖仪的型号匹配,避免混用导致测量失准。

9.忽视手指轮换采血误区

误区:习惯性扎在同一个手指肚上,甚至一个位置反复扎。

避免方法:长期在同一个手指部位采血可能导致该手指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影响未来的采血。建议五个手指最好轮流扎,给皮肤一点喘息的机会。

10.擅自停药测量误区

误区:为了看停药后的血糖值而擅自停药进行测量。

避免方法: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时,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情况下的血糖控制情况。擅自停药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病情,会给医生的判断造成困难。

血糖检验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检验方法和避免误区对于确保血糖读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监控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血糖检验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并养成良好的监测习惯。

(潘亚晶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