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超声波如何帮医生看见身体里的“秘密”?

2023-09-18 19: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5570

在人们的生活中,身体健康关乎每一个人。医生诊断疾病时,往往需要“看到”身体内部的情况,才能做出准确判断。传统的切开查看显然不现实,也不安全,于是医学技术的发展让医生可以通过仪器“窥探”人体的奥秘。其中,超声波技术因安全、无痛且实用,成为了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那么,超声波究竟是如何帮助医生看见身体里的“秘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超声波的神秘面纱,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带你了解这项神奇的医学技术。

一、什么是超声波?

你可能听说过“超声波”这个词,它其实就是频率非常高的声音,只不过人耳听不到。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而超声波的频率则高于20,000赫兹,有些医用超声设备的频率甚至高达几百万赫兹。

这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它们穿过人体时,会遇到身体内部不同密度和硬度的组织,比如脂肪、肌肉、血管、骨骼等。由于这些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应”不同,声波会在不同组织间发生反射或折射。这些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波形,就是医生“看见”身体内部结构的秘密所在。

二、超声波是怎么工作的?

超声波设备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叫做“探头”的仪器。它像一只“魔法棒”,能够同时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发射超声波: 探头发出高频声波进入身体,声波像波浪一样在组织中传播。

反射回声: 当声波遇到密度不同的组织边界时,比如水和脂肪的界面、软组织和骨骼的界面,会有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

接收反射波: 探头接收这些返回的声波,接着把它们变成电信号。

计算成像: 计算机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根据声波到达和返回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反射的强度,综合生成身体内部的二维图像。

简而言之,探头既是声波的“发射器”,也是反射声波的“接收器”。这些反射波就像人体里的“信息快递员”,告诉机器内部是什么样子,然后机器画出“内部地图”。

三、超声波图像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平时在医院见到的超声影像,通常是黑白的,或带颜色的动态图像。为什么会呈现这些不同的视觉效果呢?

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主要显示的是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强度。比如,骨头反射的声波非常强,图像中表现为白色;液体如血液或羊水不反射声波,显示为黑色;软组织则显示为灰色不同深浅。通过这些对比强弱,医生能清楚辨别各种组织和器官。

彩色多普勒图像: 彩色超声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当超声波碰到流动的血液时,回波频率会发生变化(或称“多普勒频移”)。计算机会用不同颜色来映射血流情况,比如红色代表血液流向探头,蓝色代表血液远离探头。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心脏病和血管病的诊断,帮助医生了解血流是否通畅、是否有阻塞。

四、超声波技术的广泛应用

超声波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看到身体的内部,还能实现各种不同的医疗需求。它几乎应用于所有重要的医学领域:

腹部检查:超声波可以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腹部器官,发现肿瘤、结石、炎症等病变。例如,肝脏有异常的话,超声能揭示肝硬化、脂肪肝甚至癌变的迹象。

妇产科领域:超声在孕期监测胎儿发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观察胎儿的大小、动作,还可以检测胎盘位置、羊水量、胎儿心跳和畸形,帮助判断胎儿健康状况。此外,它还能诊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妇科问题。

心血管系统:通过心脏超声(心脏彩超),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测量心脏的泵血效率,发现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血管超声还能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及动脉硬化。

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等浅层组织也常通过超声检查。利用超声,可以发现结节、囊肿及淋巴结肿大,判断良恶性,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超声波技术的优势

为什么超声波成为大家喜爱的检查方式?它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无辐射,安全无痛:和X光、CT不同,超声不涉及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所以孕妇、婴幼儿都可以放心使用。

无创伤,操作便捷:检查时只需要在皮肤上涂抹导电凝胶,探头在体表移动即可,无需穿刺或切开体表,减少了感染和痛苦的风险。

实时动态观察:超声可以实时观察器官的运动和功能状态,医生还能指导穿刺、取样等介入操作,准确定位。

设备便携,费用相对低廉:现代超声设备越来越小巧,便于床边、急诊和偏远地区使用,同时检查费用也比较经济适中,利于普及。

总结

超声波通过发射高频声波,捕捉人体内部组织的反射信号,转化成图像,让医生能够“隐身”进入我们身体的深处,看到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秘密”。它安全、无痛、实时且便捷,服务于多个医学领域,成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帮手。

 

(姚建锋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超声医学科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