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师分享:如何科学服用中药更有效

2023-03-20 1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很多朋友选择中药调理身体或治疗疾病,但却对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了解不多,导致服药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副作用。今天,中药师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学有效地服用中药,帮助你更好地利用中药的“自然力量”,提高健康水平。

一、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因病而异

中药的剂型多样,常见的有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等。不同疾病、不同的体质对剂型的需求也不同。

汤剂:这是最传统和广泛使用的中药形式。汤剂是将多种药材煎煮成液体服用,药效释放充分,适合急性病或明显症状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汤剂的服用方式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效果好,吸收快。

丸剂、散剂:丸剂和散剂一般是将粉末加工成丸状或散状,服用时方便,适合长期慢性病调理,如气虚、肾虚等问题。丸剂通常性状稳定,味道相对温和,方便携带。

颗粒剂:近年来发展较快,将中药煎剂浓缩干燥成颗粒,服用简单,只需用温水冲服,方便快捷,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选剂型应听从医生建议,依据个人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避免盲目跟风。错误的剂型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加重症状。

二、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让中药更“出力”

汤剂的服用效果与煎煮方式密切相关。如果自己煎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用冷水浸泡:把药材放入锅中,加入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转小火慢慢煎煮30分钟到1小时,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入汤中。

分次煎煮:有些药材需要分先后加入,比如先煎药材和后下药材。中药师会根据药方指导如何操作。

正确的煎煮不仅保证药效,还能保障口感,避免药汤苦涩过重。煎好的药汤应趁温服用,避免冷却后久置以免药效降低。

三、选对服药时间,发挥最佳疗效

中药的服用时间对其疗效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

饭前服用:大多数中药在饭前30分钟服用,这样有助于药物更好地被胃肠道吸收,提高效果。

饭后服用:对胃刺激较大的中药则建议饭后服用,减少胃的负担,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

特殊药物特殊时间:部分具有安神效果的中药,如酸枣仁、远志等,通常建议晚上睡前服用,帮助改善睡眠。

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根据药物特性调整服药时间,可以显著提升中药治疗的效果。

四、严格按照剂量和频率服用,避免误区

服药剂量和频率一旦错误,既可能浪费药效,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常见误区有:

擅自增减剂量:认为多吃药能快见效是错误的。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肾负担加重,出现毒副作用。

频率不规律:漏服、随意增加服药次数,容易导致药效波动,影响治疗稳定性。

务必按照医生处方或药袋说明,按时足量服用中药。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五、合理搭配饮食,促进药物吸收和身体康复

饮食习惯对中药疗效影响显著。服药期间建议: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咖啡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药物吸收。

减少生冷和油腻食物,生冷食物容易削弱药效,油腻食物则增加消化系统负担。

注意药食相克,部分中药与某些食物可能有冲突,如萝卜、茶叶等会影响某些中药的药效。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病养身效果。

六、关注身体反应,及时沟通医生

服用中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如有皮肤过敏、恶心、头晕等不适,应尽快停止服药,并联系医生。

如果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也要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用药,注重沟通,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七、小贴士:服用中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饮水问题:服药时尽量用温水,避免用过热或冰冷水,保证药效发挥。

储存方法: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防止受潮霉变。

孕妇、儿童用药:这两类群体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结语

中药作为中国文化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正确科学地服用中药,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保障用药安全。希望以上分享能帮助大家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剂型、掌握正确煎药方法、合理安排服药时间与剂量,以及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科学用药,健康养生。

(王生 南阳张仲景医院 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