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衰患者喝水有讲究,喝多喝少都危险

2025-04-18 13: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很多人以为心衰患者最重要的是吃药,其实“喝水”这件小事也至关重要。水喝多了,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肺水肿;水喝太少,又可能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诱发肾损伤或血栓风险。本文从护理角度出发,教你如何科学把握喝水分寸,让心脏更轻松。

一、心衰为啥“怕水”?你喝进去的水,心脏得负责运出去

正常人喝水后,水分被肾脏处理,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全身。但心衰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下降,打不动这么多水,结果会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尤其容易积存在肺部、下肢和腹腔。

常见的表现包括:

下肢水肿:脚踝、小腿肿胀,按下去有凹陷;

夜间憋气:躺下睡觉感觉胸闷气短,需要垫高枕头;

体重突增:几天内体重上涨超过2公斤,提示体内水潴留;

腹胀、食欲下降:腹腔积液压迫胃肠,影响消化。

所以,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补水养生”可不适用。每天喝多少水、怎么喝、喝什么,都要讲究。

二、喝水有“限”:心衰患者该怎么控制饮水量?

很多人习惯一天喝八杯水,但心衰患者不适合照搬这个“标准模板”。

一般来说,如果医生没有特别说明,轻中度心衰患者每天的总液体摄入量应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内。这个“液体”包括的不只是白开水,还包括汤、牛奶、粥、果汁、水果,甚至输液。

护理建议如下:

1.每天称体重:体重突然增加>1公斤/天或>2公斤/3天,要警惕体内水分超负荷。

2.记录饮水总量:用量杯或水壶标记,掌握全天饮水进度,避免“无意识喝多”。

3.按需分时小口喝:不要一次喝太多,分次小口饮用更利于吸收,也减少心脏压力。

4.避免“口渴才喝”误区:有些心衰患者因服利尿剂容易口干,容易误以为自己“缺水”,结果越喝越肿。其实,这时应优先用湿毛巾擦嘴或含一小口水润口即可。

三、喝水不止是量,更讲究“质”和“时机”

心衰患者除了控制每天的总饮水量,饮水的“质量”和“时间”也同样重要。建议选择温开水为主,既不刺激胃肠,也不会加重心脏负担;不推荐高盐汤水和含糖饮料,因为它们容易导致体液潴留和血糖波动。此外,部分电解质饮品中可能含有钠、钾等成分,是否适合饮用应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在饮水时间上,尤其要注意晚间饮水控制,避免睡前大量饮水,以免夜间引发咳嗽、气促甚至憋醒等心衰加重症状,建议从晚饭后开始逐渐减少饮水量,睡前两小时尽量不再大量饮水。若出现出汗多、发热或腹泻等情况时,虽有水分丢失,也不可盲目大量补水,应密切关注尿量、血压和心率,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液体摄入和补液方式,避免引发水钠潴留或血流动力学紊乱。

结语

“喝水”看似平常,但对心衰患者来说,却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的护理管理技巧。控制好水分摄入,就像给心脏减负,帮助它喘口气、逐渐恢复。在日常护理中,首先要控制水量,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每天总液体摄入量执行;其次要讲究水质,避免高盐高糖饮品,温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最后要掌握饮水时机,早上适量补水,晚上适当减少。除了合理饮水,心衰患者还应按时服药、限制盐分摄入并定期复诊,做好饮水管理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记住,别让一杯水,压垮心脏最后的力量。

(郭凯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