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梗发作前,身体给的5次“求救信号”

2025-01-12 18: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作突然、凶险极高。但其实,心梗并非“毫无征兆”,在真正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果能早期识别这些信号、及时就医干预,很多人本可以避免悲剧。本文从护理角度出发,帮你读懂这5大预警症状,并教你如何应对。

一、胸口不适:不是疼,而是“闷、压、紧”

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信号就是胸口不舒服,但它常常被误解为“胃痛”或“累了”。  

心梗前的胸部不适一般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部的闷痛、压迫感,好像有重物压着;可以放射到左肩、手臂、下颌或背部;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不因休息或换姿势缓解;有些人只觉得“紧”“堵”“喘不过气”,而没有明显疼痛。  

护理建议:一旦出现这种持续性胸闷或压迫感,尤其是伴随出汗、心慌,一定不能拖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切忌自己扛。

二、莫名乏力与疲劳:不是没睡好,是心脏在“缺血”

突如其来的疲劳感,是心梗前被严重低估的信号之一,尤其在中老年女性身上更常见。  

表现特点包括:明明没干重活,却感到异常疲惫;走几步路、上几级台阶就觉得累,甚至气喘吁吁;原本能应付的日常活动,突然变得“做不动了”。  

护理建议:如果近期持续感到精力下降、活动耐力变差,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应主动进行心电图和心脏酶学检查,不要只当成“年纪大了”。

三、恶心、胃部不适:别总当“胃病”处理

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心梗前会出现类似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如:恶心、反胃、腹胀;胃口差,吃点就想吐;胃部隐隐不舒服,像是“堵住了”。  

这是因为心脏缺血时,刺激到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反应,也可能因为右冠状动脉受累,影响到膈肌下区域,引起上腹部不适。  

护理建议:胃部症状如果合并胸闷、出汗或心慌,且没有明确消化道疾病病史,应考虑心源性原因,及早排查心脏问题。

四、频繁出汗、心慌:身体已在“应急状态”

心梗前或发作初期,人体常进入“交感神经高张”的状态,引起一系列自动反应,包括:突然出冷汗,皮肤湿冷;感到心慌、脉搏跳得快或不规则;有“快要晕过去”的感觉。  

护理建议:不明原因的冷汗加心慌,是心梗的高危信号,特别是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应尽快躺下休息并呼叫急救,不要硬撑。

五、呼吸急促:休息也喘,心脏在“喊救命”

当心脏供血不足、功能下降时,肺部回流受阻,会引起气促甚至呼吸困难。  

尤其要警惕这些表现:稍微一动就气喘;夜间突然憋醒,要坐起才能缓解;没有明显感冒却持续感觉胸口“发紧”,呼吸费劲。  

护理建议:  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不明原因的气促往往是心衰或心梗的先兆,应警觉并及时就诊。

结语

心梗往往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血管堵塞和心脏负担累积后的爆发。这些早期“求救信号”就像是心脏在敲警钟。只要我们听得见、重视它,就能把握住黄金干预时机,避免严重后果。特别提醒: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或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心梗风险更高。规律体检、控制三高、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是预防的根本,警惕这些信号,是对自己和家人最有价值的健康守护。

 

(郭凯 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