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这个深藏于上腹部的“隐秘器官”,一旦发病,其疼痛程度堪比分娩痛(7-8级),甚至可能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急性胰腺炎的凶险不仅在于剧痛,更在于其“自我消化”的病理特性——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在炎症失控时会反噬自身,导致组织坏死、腹腔感染,甚至引发脓毒血症。面对这一“要命”的急症,中医提出“通腑化瘀”的急救策略,通过通利肠道、化解瘀滞,快速缓解症状,同时阻断病情恶化链条。本文从中医视角解析胰腺炎的病机,并给出家庭可操作的急救与康复方案。
一、胰腺炎为何“疼起来要命”?中医揭示三大核心病机
胰腺炎的剧痛与危重性,源于中医所说的“腑气不通、瘀血内阻”。具体病机可归纳为:
腑气闭阻:肠道“交通瘫痪”引发剧痛
胰腺与肠道的“生死同盟”:胰腺分泌的胰液需经胆管、胰管汇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若肠道因暴饮暴食、胆结石梗阻导致“肠梗阻”,胰液无法排出,反流至胰腺组织,引发自身消化性炎症。
中医“腑以通为用”理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若大肠传导失司(如便秘、腹胀),湿热、痰浊等病理产物积聚,会逆行刺激胰腺,导致“不通则痛”。临床观察发现,8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便秘、舌苔厚腻(湿热内蕴证)。
瘀血内阻:胰腺“血流断路”加速坏死
胰腺微循环的“致命卡点”:胰腺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痉挛、血栓形成,造成胰腺组织缺血坏死。中医认为,瘀血既是胰腺炎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加重的“帮凶”——瘀血阻滞气机,加重湿热蕴结,形成“瘀热互结”的恶性循环。
瘀血典型表现:疼痛固定不移(如左上腹持续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弦涩(主瘀血)。若瘀血阻滞胆道,还会引发黄疸(目黄、身黄)。
湿热蕴结:炎症“燎原”的助燃剂
现代饮食的“湿热陷阱”:高脂饮食、酒精刺激会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湿热与瘀血胶结,形成“湿热瘀毒”复合病机,加剧胰腺水肿、坏死。
湿热典型表现: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若湿热化火,还会出现高热、烦躁等热毒炽盛症状。
二、中医“通腑化瘀”急救法:三招化解胰腺危机
面对胰腺炎的急性发作,中医以“通腑泻热、活血化瘀”为核心,通过以下方法快速缓解症状,阻断病情进展:
第一招:中药灌肠——直击肠道“拥堵点”
经典方剂:大承气汤灌肠
组方逻辑:大黄(峻下热结)、芒硝(软坚散结)、厚朴(行气除满)、枳实(破气消积)。四药合用,如“肠道清道夫”,通过灌肠直达病灶,快速排出肠道积滞,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胰腺负担。
操作要点:配方:大黄15g、芒硝10g(冲服)、厚朴10g、枳实10g,加水煎至200ml,待温后灌肠。体位: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保留灌肠30分钟以上。频次:每日1-2次,直至大便通畅、腹痛缓解。现代研究支持:大承气汤灌肠可降低胰腺组织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水平,改善胰腺微循环,减少坏死面积。
第二招:针灸急救——快速疏通气血“生命线”
核心穴位:足三里+中脘+内关
足三里(胃经合穴):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胰液排出,缓解腹胀,中脘(胃之募穴):和胃降逆,减轻恶心呕吐,内关(心包经络穴):宁心安神,缓解焦虑性疼痛,操作方法: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实证案例:某患者因暴饮暴食诱发急性胰腺炎,剧烈腹痛伴呕吐。针灸治疗后,30分钟内疼痛评分从8分降至4分,呕吐次数减少。
第三招:外敷疗法——中药“透皮给药”直击病灶
经典外敷方:金黄散
组方: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花粉等,共研细末,醋调成糊状。
作用机制:大黄、黄柏清热泻火,姜黄、白芷活血消肿,天花粉生肌敛疮。外敷于胰腺投影区(左上腹),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病灶,减轻水肿、疼痛。注意事项:外敷前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破损处,每日换药1次,疗程3-5天。若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红疹),立即停用。
三、急性期后康复:中医“扶正祛邪”防复发
胰腺炎急性期过后,需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防止复发。核心策略为:
健脾祛湿——修复脾胃“运化中枢”
经典方剂:参苓白术散
组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薏苡仁、砂仁祛湿和中,适用人群:脾胃虚弱型患者(如乏力、便溏、舌淡胖)。食疗推荐:山药薏米粥(山药50g、薏米30g、粳米100g),每日早餐食用。
疏肝理气——疏通气机“总开关”
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
组方: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陈皮、川芎行气活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适用人群:肝郁气滞型患者(如情绪波动后腹痛加重、胸闷胁胀),情绪管理: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每日练习,疏肝健脾。
活血化瘀——改善胰腺“微循环”
经典方剂:桃红四物汤
组方: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熟地、白芍滋阴柔肝,适用人群:瘀血阻络型患者(如舌质紫暗、固定刺痛),运动建议: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四、家庭防护:胰腺炎患者的“防爆指南”
饮食“红绿灯”原则
绿灯食物:冬瓜(清热利湿)、山楂(消食化积)、燕麦(调节血脂),红灯食物:油炸食品(加重胰腺负担)、酒精(刺激胰液分泌)、动物内脏(高脂高胆固醇)。
高危人群筛查
胆结石患者:每半年复查腹部超声,及时处理结石,高脂血症患者:控制LDL-C(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定期监测甘油三酯。
预警信号识别
急性发作信号:持续性上腹痛(向背部放射)、呕吐后疼痛不缓解、发热(>38.5℃),复发信号:餐后腹胀、大便油光(脂肪泻)、体重下降。
五、中医调治胰腺炎的独特优势
个体化治疗:中医不拘泥于“炎症”表象,而是根据舌脉辨证分型(如湿热蕴结型、瘀热互结型),精准施治;减少并发症: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联合治疗可降低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预后改善:通过调理脾胃、疏肝活血,改善患者体质,降低复发率。
六、结语:胰腺炎康复的终极逻辑——重建“腑气-气血”平衡
胰腺炎的剧痛与凶险,本质是“腑气不通、瘀血内阻”的病理连锁反应。中医“通腑化瘀”急救法,既能在急性期快速缓解症状,又能通过后期调理改善体质,防止复发。记住:胰腺炎不是“一次性的疼痛”,而是身体发出的“系统警报”。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用中医智慧通腑、化瘀、扶正,让胰腺重归安宁。
健康行动建议:
急性期出现剧烈腹痛时,立即拨打120,同时可尝试足三里、内关穴按压(拇指点按,每穴3分钟);康复期每日饮用冬瓜荷叶茶(冬瓜皮15g、荷叶10g,代茶饮),清热利湿;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血脂,高危人群遵医嘱服用大柴胡汤(需中医师辨证开方)预防复发。
(李爽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主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