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不醒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中风、脑出血、严重感染、低血糖、中毒等。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中医在神昏急救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医神昏急救法,帮助大家在遇到昏迷不醒的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一、中医对神昏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神昏是指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的状态,属于中医“厥证”范畴。中医认为,神昏的发生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密切相关。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因素影响时,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进而引发神昏。
二、中医神昏急救法
紧急处理
确保安全:首先,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二次伤害。将患者平放,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气道;保持呼吸通畅: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确保呼吸通畅。如有必要,可使用口咽通气道或进行人工呼吸;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穴位急救
掐按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中点,是中医急救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指尖掐按人中穴,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疼痛或流泪为度。掐按人中穴能够刺激中枢神经,促进患者苏醒;针刺十宣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距离指甲游离缘约0.1寸处。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十宣穴,每穴挤出少量血液。针刺十宣穴能够清热开窍,醒神救急;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摩合谷穴,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按摩合谷穴能够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中药急救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中医急救的经典名方,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适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状。在患者出现昏迷不醒时,可立即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至宝丹:至宝丹同样具有清热开窍、化浊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内闭心包、神昏不语、身热烦躁等症状。在急救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适用于寒闭神昏、中风偏瘫、肢体不利等症状。它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在患者出现昏迷不醒且伴有寒象时,可给予苏合香丸口服或鼻饲。
针灸急救
体针疗法:除了上述穴位外,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其他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神昏伴高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以清热降温;神昏伴抽搐者可针刺太冲、阳陵泉等穴以平肝熄风;耳针疗法:耳针疗法也是中医急救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选取皮质下、交感、神门等耳穴进行针刺或按压,以刺激中枢神经,促进患者苏醒。
其他疗法
刮痧疗法:在患者的背部、颈部等部位进行刮痧治疗,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刮痧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苏醒;拔罐疗法:在患者的背部、肩部等部位进行拔罐治疗,以祛除体内的寒邪、湿邪等邪气。拔罐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三、中医神昏急救法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中医急救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使用中医神昏急救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及时就医:中医神昏急救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安全第一:在使用中医神昏急救法时,应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如针刺时应避免刺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按摩时应避免力度过大导致患者疼痛或不适。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对于容易出现神昏症状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预防神昏的发生。
四、结语
昏迷不醒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中医神昏急救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然而,中医急救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急救措施,在急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变化,必要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对中医神昏急救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郭海红 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