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健康领域,新的急救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涌现,为挽救生命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关于中风急救的“剪刀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看似简单却高效的急救手段,让不少人对中风急救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传统的FAST口诀(Face-脸是否下垂、Arm-手臂能否平举、Speech-说话是否清晰、Time-时间紧迫,立即求救)虽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但随着急救科学的进步,急诊科专家提出了更为高效的中风急救“新三招”,据称能将中风死亡率降低50%。本文将深入探讨“剪刀法”及急诊科“新三招”的具体内容、科学依据及实施要点,以期提高公众对中风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中风急救“剪刀法”:网络热议的新方法
“剪刀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术语,而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该方法的核心在于迅速识别并处理中风患者的舌后坠问题,以防止呼吸道梗阻,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具体步骤如下:
识别舌后坠:中风发作时,患者往往因意识丧失或肌肉松弛,导致舌头向后坠入咽喉部,阻塞呼吸道。此时,急救者应迅速观察患者口腔,确认是否存在舌后坠现象。
使用“剪刀”工具:这里的“剪刀”并非真的剪刀,而是指利用手指模拟剪刀的动作。急救者可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患者的舌头前端,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则置于舌头根部,模拟剪刀的开合动作,轻轻将舌头向前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道通畅:在拉出舌头的同时,急救者应确保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呼吸道,进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剪刀法”的推广,得益于其简单易学、操作迅速的特点,尤其适合非专业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剪刀法”并非万能,它更多是作为中风急救中的一个辅助手段,应与后续的专业救治相结合。
二、急诊科“新三招”:科学高效的急救策略
在急诊科专家的推动下,针对中风急救,提出了更为系统、科学的“新三招”,旨在进一步降低中风死亡率。这三招分别是:
快速识别与呼救:首先,利用FAST口诀或更新的识别方法(如BE FAST口诀,增加了Balance-平衡能力丧失作为识别点)迅速判断患者是否中风。一旦确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启动紧急救治流程。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除了采用“剪刀法”处理舌后坠外,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的其他潜在梗阻被及时清除,如松开衣领、腰带,调整头部位置等。
早期溶栓或取栓治疗: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将迅速评估患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旨在尽快恢复脑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是降低中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招”中的每一项措施都建立在快速、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因此,提高公众对中风症状的认识,缩短从发病到救治的“黄金时间”,是降低中风死亡率的关键。
三、科学看待急救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无论是“剪刀法”还是急诊科“新三招”,都是基于当前医学科学对中风急救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风急救的完整体系。
对于公众而言,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加强对中风症状的认识,学会快速识别并启动急救流程;另一方面,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此外,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普及中风急救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急救意识和能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风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将得到更加有效的防控和治疗。
(程金海 南阳张仲景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