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甲状腺结节:了解这个“无声的蝴蝶结”

2025-04-15 15: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体检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甲状腺结节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身边不断有人进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以至于会产生恐慌心理,那么问题是什么是甲状腺?它在身体什么位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甲状腺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出现甲状腺结节会有什么影响?到底切还是不切?下面我们逐一揭开这一连串的问题的谜底。

一、了解甲状腺:人体代谢的指挥官

在我们颈部前方、喉结下方2-3厘米处,栖息着一只形似蝴蝶的腺体——甲状腺。这个重量仅20-30克的器官,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掌管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能量消耗、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当这个精密的内分泌器官出现异常增生时,就可能形成甲状腺结节。

二、甲状腺结节:不止是脖子上的“小疙瘩”

1、甲状腺结节产生:甲状腺结节本质上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甲状腺是由滤泡细胞组成,被胶体包围,滤泡细胞或胶体增殖会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形成。甲状腺结节分为囊性或实行结节,可多发也可单发。

2、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感染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已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人中就有1人存在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男性3-4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约85%-95%的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仅有5%-15%可能发展为恶性。

3.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任何明显症状,由体检或检查发现。当结节增大产生压迫时,患者颈部可能产生可见的隆起包块、吞咽异物感或压迫感、声音嘶哑(压迫喉返神经)、呼吸困难(压迫气管)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亢进或减退)等症状。

4.甲状腺结节的分类:2023年3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布了《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其中超声分级标准为C-TIRADS评分。减分项(良性特征):

纯囊性、海绵样、或伴有“彗星尾征”伪像的点状强回声(减一分)。加分项(可疑恶性特征):

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极低回声、点状强回声(可疑微钙化)和边缘模糊/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均为加一分)。根据规则,得到以下危险性分类:

(1)无分值(C-TIRADS 1)或-1分(C-TIRADS 2):恶性率0%;

(2)0分(C-TIRADS 3):恶性率<2%;

(3)1分(C-TIRADS 4A):恶性率2%~10%;

(4)2分(C-TIRADS 4B):恶性率10%~50%;

(5)3~4分(C-TIRADS 4C):恶性率50%~90%;

(6)5分(C-TIRADS 5):恶性率>90%;

(7)C-TIRADS 6: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

5、是否需要穿刺检查:以下6类(1)C-TIRADS 3 最大径≥2cm、(2)C-TIRADS 4A 最大径≥1.5cm、(3)C-TIRADS 4B、(4)C-TIRADS 4C、(5)C-TIRADS 5、(6)甲状腺结节实性区域体积增大50%以上或至少有2个径线增加超过20%,若存在下述情况之一需行穿刺检查:①拟行手术或消融治疗前;②可疑结节呈多灶性或紧邻被膜、气管、喉返神经等;③伴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④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

三、诱发因素:现代生活埋下的隐患

1、生物因素:(1)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组织广泛分布,雌激素对甲状腺组织通过结合雌激素受体具有促增殖作用;(2)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自身免疫因素: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以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高达40%。

2、环境因素:(1)电离辐射暴露:甲状腺是辐射中度敏感器官,儿童时期受电离辐射或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以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2)环境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邻苯二甲酸酯(DEHP,用作建筑材料、化妆品和医疗用品)和双酚A可干扰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结节患者患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高出14倍以上;(3)微量元素失衡:碘摄入过量或缺乏均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

3、生活方式:(1)负面情绪: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持续状态或反复发生是一种应激状态,会干扰内分泌功能,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2)昼夜节律紊乱:夜轮换夜班工人比固定白班工人更易患甲状腺结节;(3)营养失衡:硒、锌、维生素D缺乏与结节形成密切相关。

四、预防策略:筑起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源头管控。

(1)科学补碘:沿海居民选择无碘盐,内陆居民选用加碘盐;

(2)辐射防护: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必须检查时使用甲状腺防护罩;

(3)环境净化:使用玻璃/不锈钢容器替代塑料制品,减少双酚A暴露。

2、第二道防线:早期筛查

(1)高危人群监测: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2)症状预警: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应及时就诊;

(3)定期体检:3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甲状腺功能+超声联合筛查。

3、第三道防线:科学管理

(1)微小结节(<1cm):每6-12个月随访观察;

(2)良性结节:可考虑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

(3)可疑恶性:及时进行细针穿刺明确诊断。

五、理性对待,走出认知误区

1. 结节≠癌症:95%以上的结节无需手术治疗,不必产生恐慌情绪;

2. 不可盲目补碘:补碘需谨慎,盲目补碘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

3. 穿刺安全可靠:规范操作不会导致肿瘤扩散。

甲状腺结节作为现代社会的"健康晴雨表",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建议采取"三心"应对策略:对待结节平常心,医学观察要细心,治疗选择需精心。通过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意识,定期进行甲状腺专项体检,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个"蝴蝶结"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守护好身体的代谢指挥官。

(宋文颉 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理化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