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又称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许多患者在中风后会遗留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为中风后遗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一、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
(一)中医理论视角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气血逆乱、经络阻滞所致。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如百会、水沟、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作用。不同穴位组合针对不同症状,例如针刺水沟、内关等穴位可醒脑开窍,改善患者意识状态;针刺肢体穴位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经络通畅后,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脏腑功能也能逐渐恢复平衡,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
(二)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受损,破坏神经传导通路。康复训练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作业训练等,可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和神经功能恢复。例如,通过反复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能够刺激神经末梢,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而针灸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和释放,如多巴胺、5 - 羟色胺等,这些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同时,针灸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减轻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案例与方法
(一)临床研究案例
在一项纳入 200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每天训练 1 次,每周训练 6 天,持续治疗 12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取相应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每天 1 次,每周治疗 6 天,同样持续 12 周。
治疗结束后,通过 Fugl - Meyer 评估量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通过改良 Barthel 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 FMA 评分和 MBI 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如原本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在治疗后能够借助拐杖行走,言语不清的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大改善。
(二)具体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方面,在急性期,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为主,常用穴位包括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等。针刺水沟穴时,采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针刺内关穴时,直刺 0.5 - 1 寸,采用提插捻转泻法;针刺极泉、尺泽、委中等穴时,根据患者肢体情况调整针刺手法和深度。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则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取穴,如对于上肢功能障碍明显的患者,加用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对于下肢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加用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物理治疗主要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作业治疗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如穿衣、进食、洗漱等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言语治疗则根据患者的言语障碍类型,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评估与优势
(一)临床效果评估
除了上述提到的 FMA 评分和 MBI 评分,临床上还常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研究表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显著降低患者的 NIHSS 评分,说明该联合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如肢体麻木、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也证实了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良好治疗效果。
(二)联合治疗的优势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协同增效的优势。单纯的康复训练虽然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整体身体状态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单纯的针灸治疗在调节身体机能方面有独特作用,但对肢体功能的针对性训练效果相对较弱。两者结合,针灸可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为康复训练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增强康复训练的效果;康复训练则能通过肢体的运动刺激进一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巩固针灸治疗的疗效。此外,这种联合治疗方法还能减少单一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为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中风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推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李冀南 安阳市灯塔医院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