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晚期癌症≠放弃治疗!姑息治疗如何改善生活质量?

2025-04-09 15: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当生命进入 “后半程”:晚期癌症的治疗困局
在很多人眼中,“晚期癌症” 仿佛是一张判决书,意味着 “治疗无效”“时日无多”,甚至等同于 “放弃治疗”。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超 400 万,其中约 30% 初诊时已属晚期,而随着治疗技术进步,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如何让他们在有限时间里活得更有尊严、更少痛苦,成为比 “延长生命” 更迫切的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 1989 年就提出 “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的概念:它不以 “治愈疾病” 为目标,而是通过控制症状、缓解痛苦、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升生活质量,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意义。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姑息治疗的普及率不足 20%,许多患者在过度治疗中承受身心双重折磨,却错过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时机。

二、姑息治疗不是 “放弃”,而是 “更智慧的守护”
1. 与 “根治性治疗” 互补,而非对立
传统抗癌治疗(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等)旨在杀灭癌细胞,而姑息治疗专注于 “人” 的需求:当癌症无法根治时,两者可以并行 —— 例如,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的同时,通过姑息治疗控制咳嗽、呼吸困难和癌性疼痛,既能减少治疗副作用,又能让身体更好地耐受抗癌药物。美国一项纳入 3000 名晚期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早期介入姑息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比单纯接受抗癌治疗者延长 2.7 个月,且焦虑、抑郁症状减少 50%。

2. 从 “救命” 到 “护心”:全方位缓解痛苦
晚期癌症的痛苦远不止身体层面:

 

· 躯体症状管理:90% 的晚期患者受疼痛、恶心、乏力、失眠等症状困扰。姑息治疗通过精准用药(如缓释吗啡控制癌痛)、非药物疗法(如中医针灸缓解恶心),将疼痛控制率提升至 85% 以上,让患者从 “痛得吃不下饭” 到 “能和家人安静地吃顿饭”。

· 心理创伤修复:确诊晚期癌症后,70% 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50% 的家属陷入长期心理危机。姑息治疗团队中的心理医生会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等,帮助患者接纳病情,重建 “控制感”—— 比如一位乳腺癌晚期患者在心理干预后,开始用日记记录每天的小确幸:“今天阳光很好,女儿给我梳了新发型”。

· 社会支持网络重建:治疗费用、家庭角色缺失、社交孤立是晚期患者的三大痛点。姑息治疗团队联合社工,为患者申请医疗救助、协调家庭照护分工,甚至组织 “病友互助小组”,让患者在倾听与分享中找到归属感。

三、姑息治疗的核心:让 “活着” 更有质量
1. 疼痛管理:告别 “癌痛即终点” 的恐惧
癌痛被称为 “第五大生命体征”,但长期以来存在两大误区:一是 “止痛药用多了会成瘾”,二是 “疼到忍不了再用药”。事实上,规范化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的成瘾率仅 0.03%,而按时给药(而非按需)能将疼痛控制在 “3 分以下”(即 “轻微疼痛,不影响睡眠”)。一位胰腺癌晚期患者曾描述:“止痛泵调好后,我终于能平躺着睡觉,还能陪孙子搭完那座乐高城堡。”

2. 呼吸困难:从 “喘不过气” 到 “平静呼吸”
肺癌、肝癌等晚期患者常因胸水、肺转移出现呼吸困难,传统吸氧只能缓解 20% 的症状。姑息治疗引入 “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体位(半坐卧位)、使用风扇制造微风(刺激面部触觉减轻窒息感)、正念呼吸训练,配合小剂量镇静剂,让患者从 “每分钟数着呼吸次数” 到 “能慢慢说出完整的句子”。

3. 尊严守护:让每个 “最后” 都有温度
· 沟通 “生命计划”: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讨论 “最想完成的事”—— 有人希望回到故乡看看,有人想补办结婚纪念日,有人想给孩子写一封成长信。这些 “生命清单” 的完成,能极大减轻 “未完成感” 带来的遗憾。

· 尊重自主选择:对于拒绝过度抢救(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患者,姑息治疗团队会制定 “舒适化离世方案”,确保他们在家人陪伴下,无痛苦、有尊严地告别。研究显示,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临终时在 ICU 度过的时间减少 60%,而家属的长期心理创伤发生率降低 40%。

四、打破误区:关于姑息治疗的三大真相
1. “姑息治疗只针对临终患者?”
错。WHO 强调,姑息治疗应与癌症诊断同步介入,而非 “临终前的最后选择”。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控制和心理状态,甚至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例如,卵巢癌晚期患者在首次复发时就加入姑息治疗,不仅能更好地耐受化疗,还能提前规划家庭财务和子女教育,减少 “突然离世” 带来的混乱。

2. “姑息治疗就是‘消极等死’?”
错。姑息治疗的核心是 “积极改善现状”—— 当治愈无望时,它用医学的温度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如何让剩下的日子更像‘生活’,而非‘生存’?” 它不放弃任何减轻痛苦的努力,也不盲目追求 “延长几天生命” 却让患者承受插管、禁食的折磨。正如一位肿瘤医生所说:“我们不能阻止潮水上涨,但可以帮患者修建一座坚固的灯塔,让他们在风暴中依然能看见星光。”

3. “只有三甲医院能提供姑息治疗?”
错。近年来,我国已在 2000 多家医院开设姑息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逐步开展居家姑息照护。患者无需住院,医护人员会定期上门调整止痛方案、指导家属护理技巧,甚至通过远程医疗平台 24 小时响应症状紧急处理(如突发呕血、剧烈胸痛)。

五、如何启动姑息治疗?给患者和家属的 3 个建议
1. 主动沟通需求:当出现 “止痛药用量越来越大仍无法止痛”“每天乏力到只能卧床”“一想到病情就崩溃大哭” 等情况时,及时向主管医生提出 “我需要姑息治疗评估”。

2. 选择多学科团队:优质的姑息治疗团队包括肿瘤医生、姑息治疗专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社工、营养师等,能全方位处理身体、心理、社会问题。

3. 提前规划 “医疗预嘱”:通过《生前预嘱》明确 “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是否使用呼吸机” 等医疗选择,避免家属在慌乱中做出违背患者意愿的决定。

结语:生命的质量,从不止于 “长短”
晚期癌症不是治疗的终点,而是生命重新定义的起点。姑息治疗教会我们:真正的医学人文,不是与死神争夺每分每秒,而是让每个生命在有限时光里,依然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亲情的拥抱,以及 “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的尊严。正如一位接受姑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日记中写道:“原来最后一段路,也可以走得很慢、很暖。”

(刘晓燕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肿瘤医院肿瘤科二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