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虚≠肾功能异常!中医“肾虚”到底是什么?
中医的“肾”并非西医的肾脏器官,而是一个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其华在发、涵盖生殖、生长发育、主骨生髓、代谢等多功能的系统概念。肾虚是中医术语,指肾的精气阴阳不足
分为四类: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亏虚。
-肾阳虚:以“寒”为主,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夜尿频多、性欲减退或阳痿早泄。
-肾阴虚:以“热”为主,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性欲旺盛但早泄遗精。
-肾气虚:气短懒言、自汗、尿频或小便余沥不尽。
-肾精亏虚:腰膝酸软、脱发健忘、性功能减退或早衰。
误区提醒:腰疼≠肾虚!西医的肾结石、肾炎或肌肉劳损都可能引起腰痛,中医的肾虚腰痛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
二、三步自检:你是哪种肾虚?
1.看寒热:
-怕冷、手脚冰凉→肾阳虚。
-怕热、手脚心发烫→肾阴虚。
2.观二便:
-夜尿多、小便清长→肾阳虚;
尿黄、便秘→肾阴虚。
3.察功能:
-性欲低、易疲软→肾阳虚;
性欲强但早泄→肾阴虚。
注意:以上仅为初步参考,确诊需中医师结合舌象(如舌淡苔白为阳虚,舌红少苔为阴虚)和脉象综合判断。
---
三、科学调养:四类肾虚如何防护?
1.肾阳虚:
-饮食:羊肉、韭菜、核桃、生姜,避免生冷。
-药物: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需遵医嘱)。
2.肾阴虚:
-饮食:黑芝麻、桑葚、银耳、鸭肉,少吃辛辣。
-药物: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3.肾气虚:
-食疗:山药、莲子、黄芪炖汤。
-按摩:艾灸关元穴、气海穴。
4.肾精亏虚:
-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过度房事,适度运动(如八段锦)。
-药膳:海参炖瘦肉、枸杞黑豆粥。
防护核心:规律作息、节制房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盲目补肾。
---
四、医生提醒:这些情况别让肾虚“背锅”!
-勃起功能障碍:仅部分与肾虚相关,更多与心理压力、血管病变或激素失调有关。
-早泄:可能是龟头敏感、前列腺炎或神经调节异常,需明确病因。
-腰疼:先排除腰椎问题、结石或炎症,别盲目归因肾虚。
---
结语:肾虚≠性功能差,科学认知是关键!
中医调肾讲究“虚则补之”,但需精准辨证。患者切勿自行用药,建议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结合体质定制方案。转发给身边总喊“肾虚”的朋友,别再让谣言误导健康!
---
参考资料:个人临床经验、腾讯医典、央视网、中国数字科技馆、人民政协网、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余长飞 南阳张仲景医院 男科门诊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