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疫苗接种“超龄”怎么办?补种指南与常见误区解答

2025-01-28 17: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疫苗接种是构筑免疫屏障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疫苗接种“超龄”的情况,这让家长们忧心忡忡。儿童疫苗“超龄”真的会影响健康保护效果吗?超龄后还能不能补种?又该如何补种?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为家长们提供全面的补种指南,并解答常见误区,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儿童疫苗超龄问题。

一、认识儿童疫苗接种时间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时间有着严格的设定,并非随意为之。不同疫苗针对的疾病特点、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规律,以及疫苗本身的特性,共同决定了最佳接种时间。

从疾病特点来看,某些传染病在儿童特定年龄段的易感性更高。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儿童早期更容易侵袭神经系统,若错过2月龄开始的脊灰疫苗基础免疫阶段,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而麻疹、风疹等病毒,在儿童进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前完成接种,能有效避免在易感人群聚集环境中暴发传播。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也与疫苗接种时间紧密相关。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过早接种某些疫苗,可能因免疫系统无法产生有效应答而导致接种失败;过晚接种,则会让儿童在易感期暴露于病原体威胁之下。以乙肝疫苗为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是因为此时接种能最大程度阻断母婴传播,随着月龄增长,阻断效果会逐渐降低。

疫苗本身的特性同样影响接种时间。部分疫苗需要多次接种,通过不同剂次的间隔配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持续、有效的免疫记忆。如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在3、4、5月龄各接种1剂,18-24月龄加强接种1剂,这样的接种程序能让儿童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产生长期且稳定的免疫力。

因此,严格遵循疫苗接种时间,是为儿童及时建立免疫屏障、抵御传染病侵害的关键,一旦错过,可能削弱疫苗保护效果,增加儿童患病风险。

二、儿童疫苗接种“超龄”的常见原因

(一)客观因素导致延迟

1.疾病影响:儿童患病是导致疫苗延迟接种的常见原因。当孩子处于发热、腹泻、严重湿疹等急性疾病期,或者患有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暂缓接种疫苗。例如,患有白血病的儿童,在化疗期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接种减毒活疫苗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因此需等病情稳定、免疫功能恢复后再考虑接种,这就容易造成疫苗接种超龄。

2.地域与医疗资源限制: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疫苗供应不稳定,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时间有限。家长可能无法及时获取疫苗,或者因为距离接种点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按时带孩子接种,从而导致疫苗接种超龄。

(二)主观认知不足

1.家长忽视与误解: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晚几天接种无关紧要,或者对疫苗的安全性存在过度担忧,轻信网络上没有科学依据的谣言,如“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等,从而自行推迟孩子的疫苗接种时间。还有些家长对疫苗接种程序记忆模糊,忘记孩子该接种的疫苗和时间,导致错过最佳接种时机。

2.信息传递不畅:在疫苗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方式和内容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有时家长未能准确理解疫苗接种的时间要求和注意事项,或者因为工作人员疏忽,未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接种后续疫苗,也会造成疫苗接种超龄。

三、儿童疫苗“超龄”补种指南

(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原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对于超龄未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需遵循以下补种原则:

1.乙肝疫苗: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应尽早补种;若第2、3剂未接种,补齐未种剂次即可。18周岁之前任何时间发现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都应补种完成3剂次。

2.卡介苗:小于4岁儿童未接种卡介苗者,可直接补种;4-17岁儿童不予补种;18岁及以上人群不再补种。

3.脊灰疫苗:对于未完成4剂次脊灰疫苗接种(无论何种疫苗)的儿童,小于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及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应补种完成4剂次。

4.百白破疫苗:3月龄-5岁未完成4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应补种完成4剂次;6-11岁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补种1剂次白破疫苗;12岁及以上儿童不再补种。

5.麻腮风疫苗:未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儿童,应补种完成2剂次。

(二)非免疫规划疫苗补种建议

非免疫规划疫苗虽然是自费、自愿接种,但对预防特定疾病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非免疫规划疫苗超龄后的补种情况有所不同:

1.肺炎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基础免疫一般在2-6月龄接种,7-11月龄未完成3剂基础免疫的,可补种第3剂,间隔4周;12-23月龄可接种2剂,间隔8周;24月龄-5岁(6周岁生日前)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2.手足口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6月龄-5岁儿童均可接种,未接种过的儿童应尽早补种2剂,间隔1个月。

3.流感疫苗:每年都应接种,建议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若错过最佳时间,整个流行季均可接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三)补种注意事项

1.咨询专业医生:在给孩子补种疫苗前,务必前往正规的预防接种门诊,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的健康状况、既往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补种,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补种计划。

2.关注不良反应:补种疫苗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发热、皮疹、局部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一般来说,轻微的不良反应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如果不良反应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等,应立即就医。

3.遵循接种间隔:不同疫苗的补种间隔有明确要求,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剂次的接种,不可随意缩短或延长间隔时间,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四、儿童疫苗接种“超龄”常见误区解答

(一)“超龄就不能补种,补种也没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部分疫苗存在最佳接种时间,但大部分疫苗即使超龄,补种后依然能产生一定的免疫效果,为儿童提供疾病预防保护。例如,乙肝疫苗即使在儿童期甚至成年后补种,也能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麻腮风疫苗超龄补种,同样可以降低麻疹、腮腺炎、风疹的发病风险。因此,超龄后应尽快补种,而不是放弃接种。

(二)“所有疫苗都能随时补种”

并非所有疫苗都能在任何时候补种。如前面提到的卡介苗,4岁以上儿童不予补种;一些疫苗在特定年龄段后接种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再推荐接种。此外,如果儿童存在某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处于急性传染病发病期、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等,也不适合补种疫苗。所以,补种疫苗需要根据疫苗种类、儿童年龄和健康状况等综合判断,不能盲目进行。

(三)“只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就行,非免疫规划疫苗没必要”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预防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的基础,但非免疫规划疫苗也能预防许多其他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例如,肺炎疫苗可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疾病;手足口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儿童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选择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护。

儿童疫苗接种“超龄”虽然会带来一些担忧,但只要家长了解补种指南,避免常见误区,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依然能够为孩子补充必要的免疫保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疫苗接种信息,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若出现超龄情况,也不必惊慌,积极咨询专业医生,科学补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免疫防线。

(赵晓燕 南乐县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