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座“精密大厦”里,颈肩腰腿堪称支撑生活日常的“承重柱”。可现代人长期对着电脑“葛优瘫”、低头刷手机、熬夜加班,让这些“承重柱”苦不堪言。当脖子像灌了铅、肩膀硬得像石头、腰腿时不时“闹罢工”,别以为只是小疲劳,这其实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中医治未病科医生带你解码这些求救信号,教你及时“止损”,守护身体的“承重墙”。
一、颈肩腰腿:身体的“承重天团”
颈肩腰腿这四位“成员”,在人体的运转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 颈椎:作为头部与身体的“连接枢纽”,颈椎支撑着脑袋的重量,还负责保障大脑与身体间的“信号传输”。它就像灵活的“万向节”,点头、摇头、扭头全靠它。但这纤细的部位却十分娇贵,稍有不慎就容易“闹脾气”。
2. 肩膀:肩膀是上肢活动的“指挥中心”,抬手、挥臂、拎重物都离不开它。它像一对勤劳的“装卸工”,每天承担着各种任务,时间久了难免积累劳损。
3. 腰椎:腰椎堪称人体的“顶梁柱”,承受着上半身的重量,还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弯腰、起身、久坐,腰椎都在默默发力,一旦受损,整个身体的活动都会受限。
4. 双腿:双腿是人体的“行走发动机”,从日常走路、跑步,到上下楼梯,都需要它们全力配合。它们就像不知疲倦的“车轮”,但长期磨损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四位“成员”相互协作,维持着身体的正常活动。然而,当不良习惯日积月累,它们就会发出求救信号。
二、颈部的“哭诉”:僵硬、疼痛背后的危机
(一)“铁脖子”的日常:僵硬酸痛找上门
早上起床,脖子像被无形的手锁住,转动时“咔咔”作响;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后,颈部肌肉僵硬得如同铁板,酸痛感阵阵袭来。这是颈椎在“哭诉”:长期低头、姿势不良,让颈椎周围的肌肉持续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代谢废物堆积,就像水管被淤泥堵塞,水流不通畅。
中医认为,颈部经络气血运行受阻,风寒湿邪趁机入侵,导致局部气血瘀滞。常见的颈型颈椎病,就是颈部肌肉劳损的直接后果。如果不及时处理,久而久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二)手麻头晕:危险升级的信号
当出现手指麻木、手臂放射性疼痛,甚至头晕、恶心时,说明颈椎问题已经升级。这可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作祟。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到神经根或椎动脉,影响了神经传导和脑部供血。
就像电线被挤压,信号传输出现故障;水管被卡住,水流无法正常输送。此时若还不重视,可能导致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三、肩膀的“抗议”:酸痛无力的背后真相
(一)“肩周炎”的前奏:抬臂困难、夜间痛醒
肩膀酸痛,抬高手臂时像被拉住一样困难,晚上睡觉翻身都疼得醒过来——这是肩周炎的典型症状,也被称为“五十肩”。但如今,年轻人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肩部,让肩周炎越来越年轻化。
中医把肩周炎归为“漏肩风”,认为是肩部感受风寒湿邪,加上劳损,导致经络闭阻。肩部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发生慢性炎症,逐渐粘连,活动受限,就像肩膀被一层“枷锁”束缚住。
(二)肩袖损伤:运动不当的“代价”
热爱运动的人如果突然发现肩膀无力,不能正常外展、上举,甚至在运动时听到“啪”的一声,可能是肩袖损伤。肩袖是由肩部的几块肌肉和肌腱组成的“保护套”,过度运动、姿势错误会导致肩袖撕裂。
这就像衣服的袖口被扯破,失去了对肩部的保护和支撑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肩袖损伤会影响肩部的稳定性,降低运动能力,甚至引发关节炎。
四、腰部的“呐喊”:疼痛、无力的警示
(一)腰肌劳损:久坐族的“专属烦恼”
久坐不动、弯腰搬重物,最容易伤害腰部肌肉。腰部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这是腰肌劳损的常见表现。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像一直绷紧的橡皮筋,弹性下降,纤维组织损伤。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腰肌劳损与肾气不足也有关系。肾气亏虚,不能濡养腰部肌肉,再加上外力劳损,就容易出现疼痛。若不改善,可能发展为慢性腰肌劳损,疼痛反复发作。
(二)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麻木的“罪魁祸首”
当腰部疼痛伴随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找上门。腰椎间盘就像脊柱之间的“减震垫”,长期劳损、外伤等会导致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
这就像垫子变形,挤压到了旁边的“电线”,引起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异常。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瘫痪,后果十分严重。
五、双腿的“呼救”:关节疼痛、无力的危机
(一)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的“噩梦”
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隐隐作痛,蹲下站起困难,有时还会听到“咔咔”的响声,这是膝关节在“呼救”。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长期负重、过度运动,会磨损关节软骨,引发骨关节炎。
中医认为,这是风寒湿邪侵袭膝关节,加上肝肾亏虚,导致关节失于濡养。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可能出现肿胀、畸形,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二)腿麻抽筋:血管神经的“报警”
经常腿麻、抽筋,别只以为是缺钙。腰椎管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都会引起腿麻、疼痛、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腿疼,休息后缓解)。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就像神经通道变窄,信号传输不畅;下肢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供血不足,腿部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下肢溃疡、坏死,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六、中医治未病:早发现、早调理
(一)穴位按摩:日常“急救包”
当颈肩腰腿出现轻微不适时,穴位按摩是简单有效的缓解方法。比如按摩风池穴(后颈部发际线两侧凹陷处)、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高凸起下方凹陷处),能缓解颈部疼痛;按揉肩井穴(肩膀最高处),可减轻肩部酸痛;按压委中穴(膝盖后方凹陷处)、承山穴(小腿后方肌肉凸起处),有助于缓解腰部和腿部不适。每天按摩几分钟,就像随身携带了一个“急救包”。
(二)中药调理:从根源改善
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采用中药调理。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等祛风除湿;对于肝肾亏虚的情况,会用杜仲、桑寄生、熟地等补益肝肾。中药调理就像给身体“全面检修”,从内部改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三)运动保健:增强“承重柱”
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功法,动作舒缓,能活动关节、调和气血,增强颈肩腰腿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太极拳的云手动作,能锻炼肩部;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可以拉伸腰部。坚持锻炼,给身体的“承重柱”加固升级。
颈肩腰腿发出的求救信号,是身体在敲响健康警钟。别再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早发现、早干预。守护好身体的“承重天团”,才能让生活轻松又自在!
(杨丽丽 郑州市中医院 治未病科 主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