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抗拒到配合:如何让孩子接受作业治疗?心理引导技巧

2024-10-16 10: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为什么孩子会抗拒作业治疗?

许多家长在带孩子进行**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扰:

孩子一进治疗室就哭闹、逃避

治疗过程中不配合,甚至发脾气

回家后拒绝练习治疗师推荐的活动

孩子的抗拒并非“不听话”,而是源于:

✅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治疗室、陌生人)

✅任务难度超出能力范围(感到挫败)

✅对“治疗”的负面联想(认为“治疗=惩罚”)

✅感觉统合问题(如触觉敏感儿童讨厌某些材质)

如何让孩子从抗拒→接受→主动配合?关键在于心理引导技巧。本文将结合儿童心理学和作业治疗经验,提供6个实用策略,帮助家长和康复师让孩子更顺利地参与治疗。

一、建立安全感:让孩子信任治疗过程

1.提前熟悉环境和治疗师

参观治疗室:治疗前带孩子去几次,玩玩具、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

介绍治疗师:用轻松的方式,如“这是XX老师,她这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家长陪同:初期治疗时,家长可在旁观察,让孩子感到安心。

案例:

4岁的自闭症童童第一次进治疗室时大哭,治疗师没有强迫他做任务,而是让他自由探索10分钟,并在他喜欢的积木区互动。第二次,童童明显放松许多。

2.用游戏代替“治疗”概念

避免说“今天要去治疗”,改用:

“我们去玩个新游戏!”

“老师有个特别任务要和你一起完成!”

治疗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如:

平衡训练→“我们来走独木桥拯救小恐龙!”

手部训练→“用筷子夹宝石,帮小兔子建房子!”

心理学依据:

儿童对“玩”的接受度远高于“训练”,游戏能降低防御心理(Play-Based Therapy)。

二、降低任务难度:从“我能做到”开始

3.拆解任务,确保成功体验

孩子抗拒常因任务太难,可采取:

分步进行:如孩子不会系鞋带,先练习“拉紧鞋带”,再学“打结”。

降低标准:写字歪扭?先用粗蜡笔涂鸦,再过渡到握笔。

辅助工具:手部无力?用加粗笔或握笔器减少挫败感。

案例:

6岁的ADHD儿童小宇讨厌写字,治疗师让他先用手指在沙盘上画字,再换磁性画板,最后才用纸笔,逐步适应。

4.让孩子掌握“选择权”

提供选项:

“你想先玩平衡木还是扔球?”

“用红色还是蓝色的蜡笔涂色?”

自主决定节奏:

“这个游戏你想玩5分钟还是10分钟?”

作用:

选择权能增强孩子的控制感,减少对抗(心理学中的“自主需求理论”)。

三、强化正向激励:让配合变得有吸引力

5.即时奖励,建立积极联结

物质奖励:

完成小任务后给贴纸、小饼干(避免事前承诺,否则像贿赂)。

社会性奖励:

击掌、夸奖具体行为:“你刚才专心走了平衡木,超厉害!”

代币制:

集满5个星星可兑换一次公园游玩。

注意:

避免说“不哭就奖励”,而是奖励“主动配合”的行为。

6.可视化进步,增强成就感

进度图表:用贴纸记录每次治疗完成的任务。

前后对比:

“看!上个月你只能夹3颗豆子,现在能夹10颗了!”

案例:

治疗师为5岁的语言迟缓儿童制作“勇气勋章”,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挂一枚,孩子越来越积极。

四、处理抗拒行为的3个技巧

7.情绪爆发时:先安抚,再引导

不强迫:孩子哭闹时说:“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做,我们休息一下。”

共情:

“这个游戏有点难,对吗?妈妈小时候也怕走平衡木。”

转移注意力:

“你看,这个小熊也想试试,你教教它?”

8.巧妙结合兴趣

如果孩子喜欢恐龙:

“腕力练习”变成“恐龙咬碎坚果”(用夹子夹核桃)。

社交训练→“恐龙家族怎么打招呼?”

9.家长保持耐心,避免负面语言

不要说:

“别人都能做到,你怎么不行?”

“再不配合就不带你出去了!”

要说:

“我们慢慢来,你比上次进步了。”

五、长期配合的关键:家庭与治疗师协作

统一策略:家长和治疗师用同样的奖励方式、任务难度。

家庭延伸活动:治疗师推荐的家庭游戏要简短有趣(如每天10分钟)。

定期调整目标:根据孩子进步情况更新治疗计划。

结语:耐心+方法=孩子的主动成长

孩子对作业治疗的抗拒是正常现象,通过建立信任、降低压力、正向激励,大多数孩子会逐渐适应甚至享受过程。

记住:

今天的“小进步”是明天“大改变”的基石。

如果孩子长期极度抗拒,需与治疗师讨论调整方案。

(黄寒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