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与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中医护理干预,既能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又能增强骨质,为患者的骨骼健康提供双重保障。
预防跌倒:多维度防护,筑牢安全防线
环境优化
从中医 “天人合一” 的理念出发,调整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明亮,避免昏暗导致视物不清;地面保持干燥,及时清理水渍、杂物,防止滑倒;在卫生间、走廊等区域安装扶手,方便患者行走时抓扶,这些措施如同为患者打造安全的 “小天地”,减少意外发生。
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相互影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协调性下降。护理人员可采用移情疗法,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下棋、书法等活动转移注意力;还可运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播放角调式音乐,以疏肝解郁,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增强身体的平衡感与稳定性。
运动指导
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这些运动强调 “以意导气,以气导形”,动作舒缓,既能锻炼肢体协调性与平衡能力,又能促进气血流通。例如太极拳中的 “白鹤亮翅”“野马分鬃” 等动作,通过重心的转移与肢体的舒展,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增强骨质:中医特色手段,夯实骨骼根基
饮食调理
依据 “药食同源” 理论,注重补肾健脾。推荐黑芝麻核桃粥,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核桃补肾固精,二者搭配煮粥,可滋养骨骼;山药排骨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山药健脾益胃,排骨富含钙质,能促进钙质吸收,增强骨密度。此外,适当食用黑豆、枸杞等食物,也有助于肾精的补充。
穴位按摩
选取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位。肾俞穴是肾之背俞穴,按摩此处可益肾助阳;命门穴温补肾阳,强腰健骨;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按摩能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生化。每天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个穴位 3 - 5 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骨骼健康。
中药调理
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体质开具中药方剂。对于肾精亏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肾阳虚者,金匮肾气丸较为合适。这些中药方剂通过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从根本上改善骨质疏松的状况,为骨骼健康提供内在支持。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干预,从预防跌倒的外部防护到增强骨质的内部调养,形成一套完整体系。通过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助力患者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
(刘运萍 濮阳市中医医院 骨一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