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伤骨科领域,开放骨折无疑是最为紧急和复杂的病例之一。当骨骼穿透皮肤,与外界相通,不仅骨折本身需要紧急处理,随之而来的感染风险更是如影随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肢体功能。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清创保肢与感染防控的6小时黄金救治期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开放骨折的紧急处理、清创原则、保肢策略以及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公众对开放骨折紧急救治的认识。
一、开放骨折的紧急处理
开放骨折,即骨折断端刺破皮肤,与外界相通,通常伴随着出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这类骨折的紧急处理需遵循“快速、准确、全面”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止血与固定:首先,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并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断端活动加重损伤,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
初步评估与复苏: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存在休克风险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快速转运: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具备处理开放骨折能力的医疗机构。
二、清创保肢的6小时黄金救治期
开放骨折后,伤口暴露于外界,极易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感染。感染不仅会影响骨折愈合,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肢体坏死,需要截肢。因此,清创保肢的6小时黄金救治期至关重要。
彻底清创:在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清创,去除污染、坏死组织及异物,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清创过程中,需仔细辨别活力组织,避免过度清创导致组织缺损。
骨折固定:清创后,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如外固定架、钢板螺钉等,以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软组织覆盖: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伤口,应及时进行软组织覆盖,如使用皮瓣、肌皮瓣等,以保护骨折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三、感染防控的综合策略
感染是开放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感染防控需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采取综合策略。
早期应用抗生素:在清创前即应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并根据伤口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以有效控制感染。
伤口监测与换药:定期对伤口进行监测,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营养支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
康复训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四、保肢与截肢的抉择
在开放骨折的治疗中,保肢与截肢的抉择往往令人揪心。对于严重损伤、感染无法控制、肢体功能严重丧失的患者,截肢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通过及时的清创、有效的感染防控和先进的重建技术保住肢体。
五、结语
开放骨折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清创保肢与感染防控的6小时黄金救治期是赢得这场战斗的关键。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应共同努力,迅速响应,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与肢体功能。同时,加强公众对开放骨折紧急救治的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也是降低开放骨折危害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开放骨折患者赢得更多的生机与希望。
(冯延冰 南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创伤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