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致命腹痛警报!重症胰腺炎的 “生死时速” 救治

2024-04-29 12: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凌晨三点,急诊科的灯光刺破黑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45岁的王先生被推进抢救室,他蜷缩着身体,双手紧按着腹部,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嘴里痛苦地呻吟着。他的家人焦急地在一旁哭诉:“医生,快救救他!他晚饭时喝了点酒,还吃了不少油腻的东西,没过多久就开始肚子疼,疼得越来越厉害,现在已经疼了好几个小时了!”

经过一系列紧急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却有着极高的致死率,是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赛跑。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重症胰腺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探寻这场“生死时速”救治背后的秘密。

一、可怕的“自我消化”: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胰腺是人体中一个低调却至关重要的器官,它就像一个“多功能工厂”,既能分泌消化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又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在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处于“休眠”状态,随着胰液进入肠道后才被激活,开始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

然而,当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胆结石堵塞胰管等诱因出现时,胰腺内的消化酶会在胰腺内部提前被激活。这些原本应该在肠道中发挥作用的“消化武器”,开始在胰腺内疯狂“攻击”自身组织,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胰腺组织在消化酶的侵蚀下,发生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就像一场“自我毁灭”的灾难在体内爆发。

炎症反应一旦启动,便如同失控的多米诺骨牌,引发全身的连锁反应。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全身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渗漏到组织间隙,造成血压下降、器官灌注不足。同时,炎症还会累及多个重要器官,如肝脏、肾脏、肺脏等,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这也是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致命信号:重症胰腺炎的典型症状
重症胰腺炎发病初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剧烈腹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绞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患者常常会采取弯腰抱膝的姿势,试图缓解疼痛,但往往无济于事。除了腹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症状也不会明显缓解。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如高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心率加快,每分钟超过100次;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频率超过20次。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累及到其他器官,还会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少尿或无尿(肾脏功能受损)、呼吸困难(肺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模糊、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三、争分夺秒:重症胰腺炎的“生死时速”救治
一旦确诊为重症胰腺炎,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地展开。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抑制胰腺分泌,减少消化酶对胰腺的进一步损伤。医生会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方式,让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使用生长抑素等药物,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

液体复苏也是救治的关键环节。由于炎症导致大量液体渗漏到组织间隙,患者会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液体,维持血压稳定和器官的血液灌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计算补液的量和速度,既要保证充足的液体供应,又要避免液体过多加重心脏和肺脏的负担。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必不可少。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发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是胆结石等原因引起的重症胰腺炎,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病因,清除坏死的胰腺组织。

整个救治过程中,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ICU)接受严密的监测和治疗。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化验指标以及器官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死神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四、预防胜于治疗:远离重症胰腺炎的威胁
虽然重症胰腺炎的救治充满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低患病风险。合理饮食是预防的关键,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控制饮酒量,尤其是不要空腹饮酒。对于有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防止结石堵塞胰管引发胰腺炎。此外,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要注意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重症胰腺炎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威胁。了解它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救治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保持冷静,更能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重视健康,远离重症胰腺炎的危害,享受美好的生活。

(柴瑞林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