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氧化碳中毒后,ICU 如何重启 “生命供氧”

2025-05-12 20: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清晨六点,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在厨房烧煤炉煮早餐,却没注意到烟道堵塞。等家人发现时,她已瘫倒在地,嘴唇呈诡异的樱桃红。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立刻转入 ICU 抢救。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医院上演。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一氧化碳中毒就诊的患者超过 10 万人,其中重症患者的生死时速,就掌握在 ICU 医护团队手中。那么,一氧化碳中毒后,ICU 究竟是如何重启 “生命供氧”,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生命的呢?

要了解 ICU 的救治措施,首先得知道一氧化碳的 “致命陷阱”。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 200 多倍。当人吸入一氧化碳后,它会迅速抢占血红蛋白的 “座位”,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让氧气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因缺氧而受损。这就好比公交车的座位都被持假票的人占满,真正持票的乘客(氧气)却上不了车,无法到达需要它们的地方。

患者被送入 ICU 后,首要任务是立即切断中毒源并建立呼吸支持。医护人员会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脱掉污染衣物,同时为患者戴上高流量吸氧面罩。普通吸氧每分钟只能提供 3 - 5 升氧气,而高流量吸氧装置能以每分钟 60 升的流速输送近乎纯氧,就像给缺氧的身体 “下一场及时雨”。但对于昏迷或呼吸微弱的患者,这还远远不够,此时就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想象一下,气管就像一条通往肺部的 “高速公路”,当这条道路因肿胀或分泌物堵塞时,气管插管就像一辆 “清障车”,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直接将氧气输送到肺部。它不仅能保证充足的氧供,还能防止呕吐物误吸,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除了基础的呼吸支持,高压氧治疗是 ICU 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 “王牌武器”。在一个密闭的高压氧舱内,患者会在高于正常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溶解的氧气很少,但在高压环境下,氧气溶解量能增加 15 - 20 倍。这就如同把原本只能装半杯水的杯子,在加压后能装满水。高压氧不仅能快速置换碳氧血红蛋白,还能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就像之前提到的李阿姨,经过 12 次高压氧治疗后,原本丧失的语言功能逐渐恢复,记忆力也慢慢好转。

然而,一氧化碳中毒带来的危机远不止缺氧。长时间缺氧会导致脑水肿,使大脑像泡发的海绵一样肿胀,挤压周围正常组织。ICU 医生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将多余的水分 “抽干”,减轻大脑压力。同时,为了保护脆弱的脑细胞,还会采用亚低温治疗。通过特殊的降温毯和药物,将患者体温控制在 32 - 34℃,就像给 “发烧” 的大脑敷上冰袋,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为细胞修复争取时间。

除了对大脑的保护,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支持也至关重要。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引发心律失常。ICU 会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根据情况使用药物维持心脏正常跳动。同时,密切关注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这就像一个专业的维修团队,对受损的 “生命机器” 进行全方位检修和维护。

从李阿姨的案例可以看出,ICU 的救治是一场多环节、多手段的 “生命保卫战”。从紧急呼吸支持到高压氧治疗,从脑水肿处理到全身器官功能维护,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不过,ICU 的救治只是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一部分,后续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更重要的是,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定期检查燃气设备、保持室内通风,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乔保国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