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耳内镜术后耳闷耳鸣正常吗?耳部护理与异常应对策略

2025-02-20 19: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耳内镜术后耳闷耳鸣的常见性及原因

耳内镜手术是耳科领域的一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术后耳闷、耳鸣等症状仍较为常见。这些症状通常与手术操作、填塞物刺激、术后水肿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一)术后常见反应

1.耳闷:多因术后外耳道或中耳填塞止血材料(如明胶海绵、碘仿纱条)导致。填塞物压迫鼓膜或堵塞外耳道,可能引发耳闷感。

2.耳鸣:与术中冲洗液温度、器械操作、噪音刺激及患者紧张情绪有关。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与心跳频率一致的搏动性耳鸣,多因鼓室内填塞物刺激血管或神经所致。

(二)可能原因

1.填塞物刺激:外耳道填塞物压迫鼓膜或外耳道壁,导致耳闷、耳鸣。

2.术后水肿:手术创伤引发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听觉神经或影响鼓膜活动度。

3.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手术操作或填塞物更敏感,症状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二、耳部护理要点

科学的术后护理是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患者需从生活细节、卫生习惯及用药规范等多方面加强护理。

(一)生活护理

1.保持外耳道干燥:术后1周内避免洗头、洗澡时水进入外耳道。若不慎进水,需立即用干棉签轻轻蘸干,或使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

2.避免剧烈运动:术后1周内避免跑步、游泳、健身等剧烈运动,防止头部剧烈晃动导致填塞物移位或出血。

3.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鱼肉),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二)卫生护理

1.定期清洁外耳道:术后7天可遵医嘱用酒精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清除渗出物。勿深入耳道内部,避免损伤鼓膜。

2.避免掏耳:术后1个月内禁止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防止填塞物移位或损伤鼓膜。

3.预防感染: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外耳道;若鼻腔分泌物较多,需正确擤鼻(按压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防止分泌物逆流至中耳。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感染,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减轻水肿。若出现耳痛,可短期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

2.滴耳液使用:术后10天抽除填塞物后,若耳道有渗出,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直至渗出停止。

三、异常情况的识别与应对

术后需密切观察耳部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一)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1.剧烈耳痛:若术后耳痛持续加重,伴发热(体温>38.5℃),需警惕感染,应立即就诊。

2.耳道流脓:出现脓性分泌物,提示中耳感染,需及时清理脓液并抗感染治疗。

3.听力下降:若术后听力未恢复或反而下降,需行听力检查,排除鼓膜穿孔或听骨链损伤。

4.面瘫症状:如出现闭眼困难、口角歪斜、流涎等面瘫表现,需立即就医,可能为面神经损伤。

(二)可观察的情况

1.耳闷、耳鸣:若症状逐渐减轻,多为术后正常反应,可继续观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复诊。

2.头晕、恶心:部分患者术后因填塞物刺激或前庭功能受影响,出现轻度头晕、恶心,一般1-2天内缓解;若症状持续,需行前庭功能检查。

3.味觉改变:若术后出现味觉减退或舌麻木,多为术中触碰鼓索神经所致,通常3-6个月恢复。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及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一)常见并发症

1.感染:表现为耳痛、流脓、发热,需及时清理脓液并抗感染治疗。

2.鼓膜穿孔:若术后出现耳漏(耳道流清水样液体),需警惕鼓膜穿孔,需行耳内镜检查确诊。

3.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前者多与手术操作相关,需激素冲击治疗,必要时行面神经减压术。

4.眩晕:与术中冲洗液温度、器械操作或前庭功能受损有关,需行前庭康复训练。

(二)预防措施

1.规范手术操作: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2.术后护理: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要点,避免感染、填塞物移位等风险。

3.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康复期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促进耳部功能恢复。

(一)避免噪音刺激

术后1个月内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如KTV、建筑工地),防止噪音损伤内耳。

(二)正确擤鼻

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分泌物逆流至中耳,引发感染。

(三)预防感冒

感冒可能导致中耳炎,术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四)定期复查

术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评估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恢复程度。

六、总结

耳内镜术后耳闷、耳鸣多为术后正常反应,通过科学的护理和观察,多数症状可逐渐缓解。患者需严格遵循术后护理要点,密切观察耳部症状,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需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及预防措施,降低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罗丹华 周口市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