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时常上演着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较量。其中,肠坏死的抢救堪称惊心动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肠坏死,这一严重的急腹症,如同隐藏在人体内部的 “定时炸弹”,一旦爆发,便会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状况。
肠坏死:悄然而至的危机
肠坏死,简单来说,就是肠道组织由于缺血、感染、中毒等多种原因,导致细胞死亡的一种严重病症。肠系膜血管的阻塞是引发肠坏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或者栓塞,会像 “交通堵塞” 一样,使肠道的血液供应中断。肠道细胞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及时供应,就如同庄稼得不到灌溉和施肥,逐渐枯萎,最终发生坏死。严重的肠道感染也是肠坏死的 “导火索”。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会直接损害肠道组织细胞,或者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肠坏死。误食某些化学毒物,也可能对肠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最终引发肠坏死。
症状警示: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肠坏死带来的症状往往十分剧烈。患者会突然遭遇剧烈腹痛,这种疼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用力撕扯肠道,让人难以忍受。腹痛之后,常伴有腹胀,腹部如同充满气的气球一般膨隆。频繁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呕吐物可能是黄水样、咖啡样甚至血水样。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便血,粪便可能呈现赤豆汤、果酱样,甚至是鲜血状。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神志淡漠、嗜睡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生死时速:重症医学科的抢救行动
在某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曾接收过一位因肠坏死生命垂危的患者。患者入院时,腹痛难忍,血压极低,心率快得如同急速运转的马达,腹部压痛明显,已经出现了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医生们迅速判断,患者的肠道由于长时间缺血,部分肠段已经坏死,若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抢救行动争分夺秒地展开。首先,医生们立即为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通过快速补液扩容,就像给干涸的土地引水,补充患者体内缺失的液体,维持血压稳定。同时,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对肠道内的感染进行 “围剿”,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在患者生命体征稍有稳定后,外科医生迅速上台进行手术探查。打开腹腔后,发现一段小肠已经呈现紫黑色,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这正是坏死的肠段。医生们小心翼翼地将坏死肠段切除,随后对腹腔进行彻底的冲洗,清除感染源。
然而,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患者转回重症医学科继续接受治疗。由于肠道大面积坏死,毒素入血,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他们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就像精细地调试一台精密仪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通过输血及补充凝血因子,纠正患者的凝血异常。经过多日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各项指标开始好转,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预防之道:守护肠道健康
肠坏死如此凶险,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避免暴饮暴食,让肠道有规律地工作,减轻肠道负担。积极治疗可能引起肠道血管病变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高血脂则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就能降低肠系膜血管阻塞的风险。如果出现腹痛、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千万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肠道疾病,能够有效避免病情恶化发展为肠坏死。
肠坏死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同时依靠医疗团队精湛的医术和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战胜这一危机生命的疾病,守护好我们的肠道健康。
(柴瑞林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