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会得糖尿病?”,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糖尿病并非成年人的专属疾病,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运动量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儿童群体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加。糖尿病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而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儿童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基石,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一、儿童糖尿病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一)控制总热量
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和生长发育阶段,精确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单位体重所需热量越高。比如,2-3岁的幼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00-120千卡热量;4-6岁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90-100千卡;7-10岁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80-90千卡;10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在70-80千卡左右。但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儿童,需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而消瘦或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则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热量。
(二)均衡营养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应占总热量的50%-60%。但儿童糖尿病患者需要选择升糖指数(GI)较低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杂豆类等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而精制谷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糕点等)和含糖饮料,由于升糖速度快,应严格限制。
2.蛋白质:蛋白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占总热量的15%-20%。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如鸡肉、鱼肉、牛肉)、蛋类、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等。其中,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的大脑和视力发育有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有助于儿童骨骼健康。
3.脂肪: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亚麻籽油、鱼油等,它们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黄油)和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糕点等)的摄入,因为过多摄入这些脂肪可能导致血脂异常。
(三)定时定量进餐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尽量固定用餐时间和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将每日总热量分配到三餐和1-2次加餐中,比如早餐占25%-30%,午餐占30%-35%,晚餐占30%-35%,加餐占5%-10%。加餐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或睡前,既能防止低血糖,又能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导致血糖升高。例如,上午10点左右可以吃一个苹果或一小把坚果;睡前可以喝一杯无糖牛奶。
(四)控制零食和饮料
儿童普遍喜欢吃零食和喝饮料,但这些往往是高糖、高热量的来源,如糖果、薯片、巧克力、可乐、果汁饮料等,应严格限制食用。如果孩子想吃零食,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替代品,如新鲜的低糖水果(如蓝莓、草莓、柚子等)、无糖酸奶、少量原味坚果等。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也可以适量饮用淡茶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饮食护理要点
(一)幼儿期(1-3岁)
1.食物选择:这个阶段的儿童饮食仍以奶类为主,可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辅食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蔬菜泥、水果泥等。食物要制作得细腻、软烂,便于幼儿咀嚼和消化。避免添加过多的盐、糖和调味品,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2.喂养方式: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可安排5-6餐,包括3次正餐和2-3次加餐。在喂养过程中,要耐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强迫进食。同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培养孩子对不同食物的兴趣。
(二)学龄前期(4-6岁)
1.食物选择:该阶段的儿童饮食逐渐接近成人,但仍需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全麦馒头、菠菜、西兰花、苹果等。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虾皮等,以满足骨骼发育的需求。同时,控制零食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食品。
2.饮食习惯培养:教导孩子认识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区别,培养自主进食的能力。鼓励孩子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如一起洗菜、摆餐具等,提高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认同感。此外,要关注孩子的食欲和食量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安排。
(三)学龄期(7-12岁)
1.食物选择: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和身体活动量的变化,孩子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豆类、蛋类等,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蔬菜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控制血糖。此外,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铁、锌等,可以通过食用新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来获取。
2.饮食管理:由于孩子在学校就餐的机会增多,家长要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的饮食情况,确保孩子在学校也能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教导孩子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如避免选择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同时,提醒孩子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果、饼干等,以防出现低血糖情况。
(四)青少年期(13-18岁)
1.食物选择: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在保证血糖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瘦肉等,以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要。同时,关注孩子的饮食偏好,在遵循饮食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提高孩子的饮食依从性。
2.心理和社交因素:青少年期的孩子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和社交活动,可能会因为担心被同龄人嘲笑或为了融入群体而忽视饮食控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教导孩子如何在社交场合中选择合适的食物,如选择低糖的水果、蔬菜沙拉等,避免因不合理的饮食影响血糖控制。
三、特殊情况的饮食调整
(一)生病期间
当儿童糖尿病患者生病时,如感冒、发烧、腹泻等,身体的代谢状态会发生变化,血糖也可能变得不稳定。此时,饮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无糖电解质饮料等。其次,食物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如果孩子食欲不佳,不要强迫进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和尿酮体,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或降糖药物用量,必要时及时就医。
(二)运动前后
运动是儿童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运动前后的饮食调整也不容忽视。在运动前,根据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进行饮食安排。如果是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一般不需要额外加餐;如果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篮球等,建议在运动前30-60分钟适量加餐,如吃一个香蕉或喝一杯无糖酸奶,以预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运动后,也要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加花生酱、牛奶等,帮助恢复体力,同时防止运动后迟发性低血糖的发生。
(三)血糖波动时
当儿童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饮食也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血糖过高,首先要检查饮食是否合理,是否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或高热量食物。此时,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帮助降低血糖。如果血糖过低,应立即进食含糖食品,如糖果、葡萄糖片、含糖饮料等,使血糖迅速回升。待血糖恢复正常后,要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如是否胰岛素剂量过大、饮食不规律等,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四、饮食护理中的常见误区
(一)完全不吃糖
有些家长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就完全禁止孩子摄入任何含糖食物。实际上,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完全不吃糖可能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关键是要选择升糖指数低的糖类,如天然的果糖、木糖醇等,并且严格控制摄入量。同时,要学会识别食物成分表中的各种糖类名称,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避免摄入过多隐藏的糖分。
(二)只控制主食,不控制副食
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控制好米饭、馒头等主食的量,孩子就可以随意吃副食。然而,许多副食如肉类、油炸食品、坚果等虽然不含糖,但热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因此,在控制主食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副食的摄入量,保证饮食的整体均衡。
(三)忽视饮食的多样性
为了控制血糖,有些家长给孩子的饮食过于单一,只选择几种认为安全的食物。但长期这样会导致孩子营养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即使是糖尿病儿童,也需要摄入多样化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在保证血糖稳定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饮食。
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护理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孩子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等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饮食安排,并在特殊情况下及时调整饮食,同时避免常见的饮食误区,能够有效控制儿童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让我们用科学的饮食护理,为“小糖宝”们铺就一条甜蜜健康的成长之路。
(魏书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