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瘢痕疙瘩变形记:从凸起到变平的奇妙之旅

2025-05-20 17: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疗美容科,经常能看到被瘢痕疙瘩困扰的患者——原本光滑的皮肤上,突然冒出一个“小肉球”,颜色发红、质地坚硬,甚至还会瘙痒刺痛。有人因为胸前的瘢痕疙瘩不敢穿低领衣服,有人因手臂上的凸起自卑多年。别担心!作为医疗美容科的护师,见过无数瘢痕疙瘩的“变形记”,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顽固凸起”如何华丽转身,重回平滑肌肤!

一、瘢痕疙瘩:皮肤上的“失控增生”

(一)它是谁?为啥总盯着你?

瘢痕疙瘩俗称“蟹足肿”,本质是皮肤损伤后,修复过程中胶原蛋白过度增生形成的“瘢痕怪物”。普通瘢痕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平变软,而瘢痕疙瘩却像脱缰的野马,不断向周围正常皮肤扩张,形成凸起的红色斑块,边缘还会长出“蟹足”状突起,摸起来硬邦邦的。

它最爱盯上这些人:

1. 遗传体质:家族里有人容易长瘢痕疙瘩,你可能天生就有“易感基因”;

2. 特殊部位:胸前、肩背、耳垂等部位皮肤张力大,受伤后更容易诱发瘢痕疙瘩;

3. 不当处理:伤口感染、反复搔抓、过早揭掉痂皮,都会刺激瘢痕过度增生。

(二)它的“作案手法”:修复机制的“暴走”

正常皮肤受伤后,修复过程像精准施工:炎症期清理伤口→增生期合成胶原蛋白→重塑期降解多余胶原。但瘢痕疙瘩患者的修复机制会“失控”——成纤维细胞疯狂分泌胶原蛋白,却无法正常降解,导致瘢痕像吹气球一样越变越大,甚至超出原始伤口范围。

从中医角度看,瘢痕疙瘩属于“瘀证”,多因气血瘀滞、热毒积聚所致。皮肤受伤后,气血运行受阻,痰湿瘀血互结,最终形成凸起的“瘀块”。

二、瘢痕疙瘩的“变形舞台”:多种疗法大比拼

在医疗美容科,我们有一套“组合拳”疗法,根据瘢痕疙瘩的大小、位置、病程,选择不同的“变形方案”。

(一)药物注射:给瘢痕“喂抑制剂”

原理:往瘢痕疙瘩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或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就像给疯狂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踩刹车”,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同时促进胶原降解。

操作现场:

1.消毒后,用细小针头将药物均匀注射到瘢痕内,全程约5-10分钟;

2.注射后瘢痕可能发白、轻微肿胀,24小时内避免沾水;

3. 一般每月注射1次,3-6次为一个疗程,瘢痕会逐渐变平变软。

效果展示:对新发的红色增生性瘢痕效果最佳,能让凸起的瘢痕高度降低50%-70%,颜色从鲜红转为淡红或接近正常肤色。

(二)激光治疗:用能量“熨平”瘢痕

原理:点阵激光或脉冲染料激光能精准作用于瘢痕组织,通过热效应破坏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同时刺激真皮层重塑,就像用“激光熨斗”把凸起的瘢痕“熨平”。

操作现场:

1.先涂抹表面麻醉膏,30分钟后开始治疗,过程中有轻微灼热感;

2.激光打在瘢痕上会出现密集的小孔(点阵模式)或紫癜样反应(染料激光),术后需冷敷+敷修复面膜;

3. 每2-4周治疗1次,5-8次为一个周期,能改善瘢痕质地和颜色。

效果展示:适合治疗成熟期的瘢痕疙瘩(颜色暗红、质地坚硬),能让瘢痕表面变平滑,色素沉着减轻,甚至能让“蟹足”状突起缩小。

(三)手术切除+放疗:顽固瘢痕的“终极对决”

原理:直接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后24小时内对切口进行浅层X线放疗,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降低复发率。这招就像“斩草除根”,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操作现场:

1.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瘢痕组织,精细缝合切口(美容缝合技术,针脚比头发丝还细);

2.术后第1-3天进行放疗,每次几分钟,总共3-5次;

4. 拆线后需坚持涂抹硅酮凝胶、贴减张胶布,预防切口增生。

效果展示:适合单个较大的瘢痕疙瘩(直径>2cm),有效率可达70%-80%,但复发风险较高(尤其是胸前区),需术后密切随访。

三、瘢痕疙瘩护理“避坑指南”:别让努力白费!

(一)术后护理:小心呵护“新生皮肤”

1.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拆线前避免沾水,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分泌物;

2.抗增生:拆线后尽早使用硅酮类凝胶,每天2次,坚持6-12个月,能抑制瘢痕增生;

3.减张力:在瘢痕部位贴减张胶布或使用弹力绷带,尤其是关节部位,减少活动时的皮肤张力。

(二)日常注意:远离刺激“雷区”

1.拒绝搔抓:瘢痕瘙痒时,用拍打法或冷敷缓解,别用手抓挠,否则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再次活跃;

2.防晒到位:瘢痕处皮肤敏感,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外出时需涂抹SPF30+的物理防晒霜,戴帽子、口罩遮挡;

3.饮食忌口: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发物(如海鲜、羊肉),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猕猴桃、猪蹄)。

(三)心理调节:接纳过程,静待蜕变

瘢痕疙瘩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半年到1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比如某次注射后瘢痕暂时变硬,这是正常反应。别焦虑!定期复诊,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保持耐心,你会慢慢看到瘢痕“缩水”的惊喜。

四、瘢痕疙瘩的“预防手册”:从源头避免“失控”

(一)受伤后正确处理:别给瘢痕机会

1.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dirt和异物,避免感染;

2.科学包扎:小伤口用创可贴,较大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定期换药;

3.避免刺激:结痂后让其自然脱落,别手欠去揭痂皮,否则容易刺激瘢痕增生。

(二)特殊人群早干预:高危部位重点防护

1. 穿耳洞者:打完耳洞后每天用碘伏消毒,避免戴非纯金纯银的耳钉,降低感染和瘢痕风险;

2. 手术患者: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瘢痕产品,尤其是胸前、肩背部手术,需密切观察切口增生情况;

3. 孕妇:妊娠期间腹部皮肤拉伸可能诱发瘢痕疙瘩,可涂抹预防妊娠纹的按摩油,减轻皮肤张力。

(三)早期干预:别等瘢痕“长大”再后悔

如果受伤后发现瘢痕超过2周仍红肿凸起,或有向周围扩张的趋势,尽早来医疗美容科就诊。早期使用药物注射、激光等干预手段,能大大提高治愈率,避免瘢痕疙瘩“野蛮生长”。

六、主管护师的“真心话”:瘢痕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作为医疗美容科的护师,见过太多患者因瘢痕疙瘩自卑、焦虑,甚至影响社交和生活。但请记住:瘢痕疙瘩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选对方法、坚持治疗,大多数都能明显改善。

别让胸前的“小凸起”成为你的心结,别让手臂的“蟹足肿”限制你的穿搭。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能让瘢痕疙瘩“变形”,重拾光滑肌肤不再是梦!

如果你正在被瘢痕疙瘩困扰,欢迎来医疗美容科“解锁”专属你的变形方案。记住,变美的路上,我们陪你一起打败“顽固凸起”,见证肌肤的神奇蜕变!

(屈敏/高桂香/张亚晓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