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同药不同效:药品说明书之外的个体化给药智慧

2025-05-21 13: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的病症,同样的药物,不同人服用后,疗效却大相径庭。有人药到病除,有人效果平平,甚至还有人出现不良反应。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个体化给药”的奥秘。药品说明书虽然是用药的重要参考,但在实际治疗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掌握药品说明书之外的个体化给药智慧,才能实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特的。基因的差异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特定的酶和转运蛋白,它们的编码基因存在个体差异。例如,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就与氯吡格雷的代谢密切相关。携带某些特定基因型的患者,对氯吡格雷的代谢能力较弱,药物无法充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因此,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者的基因类型,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年龄也是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以退烧药布洛芬为例,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剂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退烧效果。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样的安眠药,老年人可能只需服用较小剂量就能达到理想的睡眠效果,若按照成年人剂量服用,可能会出现过度镇静、头晕等不良反应。

生活习惯和饮食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吸烟会诱导肝脏中某些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影响疗效。例如,吸烟的哮喘患者使用茶碱类药物治疗时,可能需要比不吸烟患者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饮酒更是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酒精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强药物的不良反应。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同时使用,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富含西柚的饮食,因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类化合物,这类成分会 不可逆地抑制肠道中的CYP3A4酶 ,从而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的风险,同时也会抑制肠道中某些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期间大量食用西柚,可能导致血压过度降低,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

除了上述因素,疾病状态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其他替代药物。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经肾脏排泄的抗生素时,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否则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毒性反应。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对药物治疗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药物的作用机制,降低药物疗效。

个体化给药智慧要求医生在制定用药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的基因、年龄、生活习惯、疾病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摒弃“千人一方”的传统用药模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治疗药物监测等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患者也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如实告知自己的生活习惯、过敏史等信息,积极配合治疗,共同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同药不同效的现象揭示了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性。药品说明书只是用药的基础框架,在实际治疗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运用个体化给药智慧,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治疗。这不仅是医学发展的方向,更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

(李兴隆 南召县人民医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