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儿外科的病房里,肠套叠堪称让家长闻风丧胆的“小恶魔”。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哭闹不止、呕吐不止,小肚子鼓得像个小皮球……这很可能就是肠套叠在“搞破坏”。这个听起来陌生的疾病,到底是怎么把肠子“玩坏”的?遇到它又该怎么见招拆招?咱们一起揭开肠套叠的真面目!
一、肠套叠:肠子玩起了“俄罗斯套娃”
肠套叠,简单来说就是一段肠子“钻进”了相邻的另一段肠子里,就像玩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套一层。正常情况下,肠子像一根顺顺当当的水管,食物和粪便能一路畅通地“旅行”。但发生肠套叠时,这段“调皮”的肠子卡住了,不仅堵住了通道,还会因为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从医学角度看,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80%的婴幼儿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常见于2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宝宝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节律容易紊乱,就像指挥交通的信号灯突然失灵,肠子一乱套,套叠就发生了。而继发性肠套叠多发生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往往是因为肠道息肉、肿瘤等病变,把肠子“拽进了”错误的位置。
二、肠套叠“作案”的四大现场证据
肠套叠发作时,孩子不会说话,但身体会发出很多“求救信号”,家长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抓住它的“把柄”。
1.阵发性哭闹:肠子在“喊疼”
这是肠套叠最典型的症状。孩子会突然大声哭闹,哭声尖锐、剧烈,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刺痛一样。每隔10-20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几分钟,然后安静一会儿又开始哭闹。这是因为肠子每蠕动一次,套叠的部位就会被拉扯,产生剧痛。就像有人不停地拽你的鞋带,每拽一下都疼得要命。
2.呕吐:肠道在“抗议”
发病初期,孩子会吐出吃进去的奶汁、食物。随着病情加重,呕吐物会变成黄绿色的胆汁,甚至带有臭味的肠内容物。这是因为肠子被堵住了,上面的消化液和食物下不去,只能原路返回,从嘴巴里“吐”出来抗议。
3.血便:危险的“红色警报”
发病几个小时后,有些孩子会排出像果酱一样的血便。这可不是普通的便血,而是肠套叠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血液和黏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看到果酱样血便,就像收到了肠道发来的“红色警报”,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4.腹部包块:藏在肚子里的“小硬块”
在孩子安静或熟睡时,轻轻按压右下腹部,可能会摸到一个像香肠一样的肿块,表面光滑,有弹性。这个包块就是套叠在一起的肠子,是诊断肠套叠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新生儿儿外科的“破案神器”:揪出肠套叠
怀疑孩子得了肠套叠,医生会用这些“神器”来查明真相:
1.腹部超声:肠子的“透视镜”
超声检查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它就像给肠子照“透视镜”,能清楚看到套叠部位呈现“同心圆”或“靶环征”的特殊图像。这种检查没有辐射,对孩子身体没有伤害,而且结果准确又快速,就像给肠子拍了张“高清照片”。
2.X线空气灌肠:边检查边治疗
如果超声确诊为肠套叠,医生可能会进行X线空气灌肠。这个检查有点像给肠子“打气”,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气压把套叠的肠子“顶”回去。它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在发病48小时内、孩子情况良好时,直接进行复位治疗,一举两得。
3.CT检查:复杂情况的“终极判断”
对于病情复杂、超声和空气灌肠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医生会安排CT检查。CT能提供更详细的肠道图像,帮助医生判断肠子是否出现坏死、穿孔等严重情况,但因为有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
四、肠套叠的“作战方案”:分秒必争救肠子
一旦确诊肠套叠,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根据病情不同,医生会制定不同的“作战方案”。
1.空气灌肠复位:无创的“肠道救援”
对于发病时间短(48小时内)、情况良好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在X线或超声的监视下,医生通过肛门插入导管,向肠道内注入空气。随着气压升高,套叠的肠子会被一点点推回去,就像把被压扁的弹簧重新撑开。复位成功后,孩子的腹痛会立刻缓解,血便也会逐渐消失。
2.手术治疗:紧急的“肠道修复”
如果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者已经出现肠坏死、穿孔,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切开肚子,手动把套叠的肠子复位。如果肠子已经坏死,还要切除坏死部分,再把健康的肠子重新接起来。这就像给受损的水管换了一段新管子,确保肠道恢复通畅。
五、日常防护:别给肠套叠“可乘之机”
虽然肠套叠发病突然,但做好预防措施,能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
1.科学喂养,循序渐进
-添加辅食要小心: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多样的原则。突然更换食物种类或添加过多辅食,可能会引起宝宝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套叠风险。比如,不要一下子给从没吃过蛋黄的宝宝喂整个蛋黄,要从四分之一个开始慢慢添加。
-避免过饥过饱:宝宝的胃容量小,要定时定量喂养,不要让宝宝饿着肚子太久,也不要一次喂得太饱。过饥或过饱都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
2.注意保暖,预防腹泻
宝宝的小肚子很容易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可能引起肠道痉挛、腹泻。而腹泻是诱发肠套叠的重要因素之一。平时要给宝宝穿好肚兜,晚上睡觉盖好被子,避免肚子暴露在冷空气中。如果宝宝出现腹泻,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引发肠套叠。
3.细心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家长要多留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尤其是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等症状时,不要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仔细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一旦发现果酱样血便,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战胜肠套叠的关键。
肠套叠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这些知识,家长就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它,配合医生及时治疗。守护宝宝的肠道健康,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用科学的方法和满满的爱,为孩子筑起健康防线!
(谷晨霞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生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