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结直肠外科技术革新:微创与保肛并重,重塑生命新希望

2024-06-08 14: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过去,结直肠癌手术往往意味着大切口、长恢复期以及难以避免的功能损伤。如今,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结直肠外科领域迎来了一系列革命性新技术,让微创治疗与保肛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与生活质量。

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在患者腹部切开一道较长的切口,不仅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还容易引发感染、粘连等并发症,患者恢复时间长。而腹腔镜手术的出现,开启了结直肠外科的微创时代。手术时,医生仅需在患者腹部开几个0.5-1厘米的小孔,通过这些小孔插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借助腹腔镜的高清图像,医生能清晰地观察到手术部位,精准地进行病灶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操作。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大幅缩短,且腹部切口美观,减少了疤痕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辅助手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精准性与灵活性与稳定性。手术机器人拥有可旋转的“仿生机械臂”,能在狭窄的盆腔空间内完成540度灵活操作,突破了人手操作的局限。其高清3D成像系统可将手术视野放大10-15倍,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辨认神经、血管等精细结构,在确保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重建操作的手术。

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保肛曾是难以企及的奢望。过去,为了彻底切除肿瘤,许多患者不得不接受永久性造口,在腹部佩戴造瘘袋,这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负担。而如今,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平台的进步,借助新的手术技术和理念,保肛逐渐变得更加可行,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器官的保留都得以改观。对于肥胖等困难骨盆,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可以从肛门入路进行手术操作,实现了从“自下而上”的肿瘤切除;同样,也可以按照ISR(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原则,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保留肛门。此外,对于有美容要求的患者,特别是非肿瘤性疾病的患者,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如肛门)进入腹腔进行手术,体表不留任何疤痕,不单解决了外观完整性的要求,也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创伤,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不仅让患者在手术中承受更小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保留了肛门功能,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了心理压力。从微创技术的普及到保肛手术的突破,结直肠外科正不断书写着医学奇迹,为广大结直肠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的希望与生活的尊严。相信随着医学的持续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新技术涌现,更多的证据支撑,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刘金波 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直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