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脏“门帘”下垂之谜:二尖瓣脱垂为何让老人心慌气短?

2023-08-11 08:4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心脏这座精密的“泵房”中,二尖瓣就像一扇控制血液流动的“门帘”。正常情况下,当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会紧密闭合,防止血液倒流回左心房。然而,当这扇“门帘”出现下垂,即发生二尖瓣脱垂时,心脏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一、二尖瓣脱垂:心脏“门帘”为何下垂?

二尖瓣脱垂是指二尖瓣叶在心室收缩期脱入左心房,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

二尖瓣脱垂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或家族病史,导致二尖瓣结构发育异常或功能不全。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瓣膜组织的弹性和强度,使其更容易发生脱垂。

2. 结缔组织疾病

某些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会影响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疾病导致瓣膜组织变得松弛或薄弱,增加二尖瓣脱垂的风险。

3. 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如左心室扩大或二尖瓣环扩张,可能导致二尖瓣脱垂。这些异常改变瓣膜的正常解剖位置,使其在心脏收缩时无法完全闭合。

4. 年龄和性别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瓣膜组织可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弹性下降,容易发生脱垂。此外,二尖瓣脱垂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激素水平或身体结构特点有关。

二、为何让老人心慌气短?

1. 心脏功能受损

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使部分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倒流回左心房,减少了左心室的有效射血量。这会导致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长期超负荷运转会使心脏功能逐渐受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对这种负荷的耐受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2. 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尖瓣脱垂引起的血液反流会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肺静脉的回流。肺静脉压力升高会使肺部充血,导致呼吸困难。老年人在活动时,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但由于二尖瓣脱垂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的症状。

3. 心律失常

二尖瓣脱垂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患者感到心慌。老年人的心脏对心律失常的耐受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

三、如何识别二尖瓣脱垂?

1.典型症状

(1)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则或强烈跳动,这种不适感可能来自胸部中央。

(2)胸痛:胸骨后方或左侧胸部出现疼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伴随出汗。

(3)呼吸困难:活动时或休息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4)乏力:由于心脏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感到容易疲劳、乏力,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2.辅助检查

(1)心脏听诊:医生在听诊时可能会听到心尖区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收缩晚期杂音。喀喇音是由于二尖瓣叶突然紧张或腱索突然拉紧产生的振动所致,杂音则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

(2)超声心动图:这是确诊二尖瓣脱垂的重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二尖瓣叶的形态、运动情况,测量二尖瓣反流的程度,评估左心室的大小和功能。

(3)心电图:部分患者心电图可能显示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也可能有ST-T改变。

四、治疗:从药物到手术

1.药物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二尖瓣脱垂患者,可先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悸、胸痛等症状的发生。

2.介入治疗

对于中重度二尖瓣反流且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经皮二尖瓣夹合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3.手术治疗

当二尖瓣脱垂导致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五、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1.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二尖瓣脱垂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2.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助于预防二尖瓣脱垂的发生。

3.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二尖瓣脱垂的风险。老年人应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避免过度劳累和高强度的竞技运动。

4.预防感染:感染尤其是心内膜炎,可能对心脏瓣膜造成损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口腔等部位的感染。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蔡建平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