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怎么做?看这一篇就够

2025-06-05 13: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引起,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SAH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1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常被形容为“生平最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SAH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扫描,可迅速显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影。

2急性期护理

⑴卧床休息 SAH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床头可抬高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⑵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管理至关重要。SAH后血压升高是再次出血的重要风险因素,需根据医嘱使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相对稳定的范围。

⑶疼痛管理 SAH引起的头痛剧烈,除应用缓解脑血管痉挛药物,还需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如使用罗通定注射液等药物。

⑷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对于意识障碍或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应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⑸饮食护理 急性期应禁食或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入,同时避免误吸。随着病情稳定,逐渐过渡到软食、半流食,直至普通饮食。

3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⑴再出血预防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活动等可能诱发再出血的因素。对于确诊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安排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手术。

⑵脑血管痉挛预防 SAH后易并发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应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及时使用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预防脑血管痉挛。

⑶脑脊液循环障碍 SAH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积水。对于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行脑室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

⑷深静脉血栓预防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应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四肢,使用弹力袜,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4康复期护理

⑴心理支持 SAH患者常因病情严重、恢复缓慢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⑵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逐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⑶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⑷定期随访 SAH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随访,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急性期救治、并发症预防、康复期锻炼等多个方面。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SAH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共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面对SAH,时间就是生命,科学的护理与及时的医疗干预是战胜这一疾病的关键。

(杨香菊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神经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