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救要点

2024-08-18 15: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一种严重的脑部出血疾病,常常突然发生,可能威胁生命。它的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有时伴随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救要点,对于及时有效处理患者,降低致残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方法,帮助您在紧急时刻能冷静应对,保障患者安全。

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们的大脑被三层膜包裹保护,最外层是硬膜,中间是蛛网膜,最内层是软膜。其中,蛛网膜下腔指的是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空隙,里面有脑脊液,帮助缓冲和保护脑组织。

蛛网膜下腔出血就是指血液进入了这个空隙,通常是因为血管破裂导致。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也可能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外伤等引起。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症状?

患者通常会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被称为“雷击样头痛”,就像头部被重击一样疼痛难忍。此外,还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

颈部僵硬,无法低头

意识模糊或昏迷

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对称

四肢无力或麻木

这些症状如果出现,应高度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尽快就医。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要点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脑损伤,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以下是具体的急救措施:

1.保持安静,减少颅内压力

发现患者出现雷击样头痛等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时,首先要让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平躺休息。避免任何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因为运动和情绪波动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加剧出血。

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因为光线刺激会让患者感到更加不适和焦躁。尽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焦虑和恐慌。

2.避免剧烈活动和乱动患者

患者头部和身体的剧烈运动都可能使颅内压力波动,进而导致血管破裂加重或再次出血,因此应限制患者活动。

尤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除非是为了确保呼吸道畅通或发生危险情况。移动患者时应尽量轻柔,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处理。

3.及时呼叫急救并送医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急症,救治必须迅速。发现疑似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让专业救护车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如呼吸是否顺畅、脉搏是否规律。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旦送医,医生可能会给予以下药物帮助控制病情:

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脑血管痉挛,减少二次脑梗死风险。推荐剂量一般是10mg/50ml静脉滴注。

甘露醇注射液:有效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水肿。

这些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示使用,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在家用药。

5.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由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医院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手术方式:

血管内栓塞术:通过微创方法将动脉瘤堵塞,防止再次破裂。

开颅夹闭术:开放头颅,直接坐压夹闭破裂血管。

术后患者需要在ICU密切监护,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与恢复

救治过后,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遵守以下建议,有助于促进恢复和预防复发:

1.饮食调理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升高血压,增加出血风险。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粥、蒸鱼、豆制品等,保证营养均衡又不增加身体负担。

2.适当进行轻度活动

康复期间,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柔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功能恢复,但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再次出血。

3.定期监测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复查脑部影像,观察动脉瘤或脑血管状态。

4.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紧张、激动和情绪波动,这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非常重要。

五、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风险:

控制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不吸烟,少饮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对家族中有脑动脉瘤病史的人群,应提前进行脑部检查。

避免头部外伤,骑车、骑电动车时佩戴头盔。

结语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急症,病情进展迅速,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了解其急救要点,能使患者在危急时刻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和手术治疗是早期处理的关键;康复期的合理护理和健康生活习惯则有助于预防复发,促进康复。

(王喜文 洛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