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剧烈头痛,让人猝不及防。在多数人眼中,头痛可能只是普通的身体不适,但如果这种头痛异常强烈且突然发生,尤其伴随其他症状,就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本文将帮助大家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典型症状,学会如何快速识别和应对,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是大脑膜的一部分,位于脑组织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间,充满脑脊液,起到保护和缓冲脑组织的作用。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是指脑血管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引发脑部急性病变。
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也可能因为脑血管畸形、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SAH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外科急症,若不能及时识别和救治,患者会面临生命威胁或严重的功能障碍。
二、突发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警钟”
1.突然出现的雷击般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典型表现就是突发的剧烈头痛。患者通常会用“雷击”或“炸裂”来形容这突如其来的疼痛。与普通头痛相比,这种疼痛来得猛、来得快,几乎在几秒到几分钟内达到巅峰强度。
这一头痛往往没有任何明显诱因,患者可能在安静状态下突然感到头痛难忍。这种疼痛不仅剧烈,更伴随有头部胀痛感,让患者坐立难安,甚至影响正常说话和行动。
为什么这种头痛如此猛烈?
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后,血液迅速涌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和神经末梢,引起强烈的疼痛反应。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其他早期典型症状
很多人以为头痛就完了,但SAH不仅仅是头痛那么简单,还会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
1.恶心呕吐
由于剧烈头痛和颅内压力的急速升高,患者常感到恶心,甚至不断呕吐。呕吐多为非自主性的,无法通过饮食清理缓解,反而加重不适。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患者体力迅速下降,进一步威胁健康。
2.意识障碍
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可能引起患者意识不同程度的改变。轻者表现为头晕、神志模糊,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甚至昏迷。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脑部受损较重,迫切需要紧急救治。
3.颈部僵硬
脑膜被血液刺激后,颈部肌肉会出现紧张、僵硬感,患者难以自如转动头部。颈部僵硬是一种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医生通过体检时也可轻易发现这个体征。
4.光敏感
患者还可能对光线变得特别敏感,看到强光会感觉不适甚至加重头痛。这是因为脑部的炎症和神经紊乱反应引发的异常光觉反应。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何如此危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然性和急性损伤性是其最大威胁。出血会导致:
脑内压力急剧升高,压迫脑组织,引发脑灌注不足。
脑血管痉挛,加重脑缺血,扩大脑损伤范围。
可能引发继发性脑水肿和脑疝,迅速危及生命。
导致血液形成血块,阻断脑脊液流动,出现脑积水。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尽快入院接受专业检查(如CT扫描)和处理。
五、如何快速识别蛛网膜下腔出血?
牢记这几点:
突发剧烈头痛,尤其是毫无先兆的雷击般头痛;
同时伴随恶心、呕吐,持续不适;
出现轻度或重度的意识障碍;
有明显颈部僵硬,颈部转动受限;
对光线异常敏感。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详细说明症状;
避免自行服药或等待症状缓解;
保持安静卧床,头部稍微抬高,减少颅内压力;
不要给患者喝水或食物,以防呕吐窒息。
六、怎样做好预防?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点是控制出血风险因素: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血管破裂的最大危险因素,需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减少血管病变风险;
关注家族病史:有脑动脉瘤家族史者应定期检查;
避免剧烈用力与情绪激动,防止血压骤升。
若曾有一次类似短暂性头痛、眩晕、颈部不适,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预防潜在脑血管疾病恶化。
结语
蛛网膜下腔出血虽为严重疾病,但只要对症状有足够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突发剧烈头痛,特别是雷击样痛,是警示信号,不容忽视。请大家把握好这条生命“警钟”,遇到类似情况,立即求医,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王喜文 洛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