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严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带来瘫痪、语言障碍甚至生命危险。它发病迅速,危害极大,且临床表现多样,因此“中风征兆早识别,救命自救”非常关键。本篇文章将帮助大家了解中风的前兆、症状、应急自救方法,以及中风后的康复要点,切实提升中风防治意识,争取早期救治,降低伤害。
一、中风没有特异性的“前兆”?这些信号要警惕
很多人误以为中风来得没有任何征兆,但实际上,虽然中风前的症状不具备高度特异性,但还是有些信号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中风往往是脑血管突然发生改变的结果,包括血管堵塞或出血。不同患者的表现常因病因及受累脑区的不同而差异明显。
1.短暂的肢体麻木或无力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一过性的单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感觉发麻、刺痛甚至虚弱,有时会自己缓解,但切莫掉以轻心,这极可能是预警信号,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一侧脸部歪斜、口角不对称
发现一侧嘴角突然下垂,笑容不对称,或者面部肌肉不能正常活动,应高度警觉。
3.突然出现语言障碍
包括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理解困难,这些都是脑功能受损的表现。
4.双眼凝视偏斜、视力异常
出现双眼同时向一侧看,或者突然视力模糊、部分视野缺失。
5.意识模糊或短暂昏迷
有的患者突然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甚至短时间意识丧失。
值得强调的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在毫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发生中风,因此预防和定期体检同样重要。
二、不同类型中风的表现有哪些?
中风大致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快速识别症状。
1.缺血性脑卒中
这类中风是脑部血管被堵塞,造成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缺氧坏死。走路无力、肢体麻木通常发生在身体一侧。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
语言障碍,如说话不清或理解有困难
眼睛看向一侧
视力模糊或突然丧失
意识模糊,偶有抽搐
2.出血性脑卒中
脑内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脑组织,引起脑压升高及脑损伤。
突发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
整体上,缺血性中风多以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为主,出血性中风则头痛明显且进展迅速,恶心呕吐常见。
三、快速识别中风症状—牢记“中风120”口诀
中风来得突然,我们如何在第一时间识别?这就要用到非常实用的“中风120”口诀:
1:看脸
观察患者有没有一边脸歪斜,嘴角是否歪向一侧。
2:看手
让患者平举双手,看是否有一只手无力下垂,不能正常抬起。
3:听语言
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注意是否出现口齿不清或语言表达困难。
“120”不仅是体征识别口诀,也代表中国的急救电话,如果发现上述任一症状,请立即拨打120,及时送医。
四、中风突发时怎样自救或救助他人?
及时处理是挽救生命和功能的关键,发生中风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并呼救
紧急情况不要慌乱,保持冷静。迅速大喊呼救,吸引周围人注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报告准确地址和症状。
2.调整体位预防窒息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尽快让其侧卧,头稍微后仰,避免因舌头后坠或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
3.活动面部与肢体
让患者尝试活动面部肌肉(如皱眉、闭眼、鼓腮)和四肢(握拳、抬腿),帮助判断偏瘫程度和刺激血液循环。
4.松解衣物,促进血液循环
解开紧身的衣领、领带、腰带等,让呼吸更舒畅,促进血液流通。
5.利用环境做标记
等待急救时,可用衣物、毛巾等摆放求救符号,有助于救援人员及时定位。
五、中风后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即使送医及时治疗,后续康复也至关重要。广大患者和家属需记住以下重点:
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查和复诊,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减少复发风险。
2.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少盐少油,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
3.营养补充与休息
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脑细胞修复。
4.康复锻炼
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面部肌肉刺激,语言矫正,保持身心积极。
5.家庭照护和心理疏导
患者往往伴有心理压力和焦虑,家人要给予充分关怀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总结
中风发作来得快,且后果严重,但好消息是多数中风都可以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大大减轻伤害。牢记“中风120”快速识别法,遇到突发中风症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是第一步救命关键。突发中风时,保持冷静,科学自救、他救,避免二次伤害。发病后,配合治疗,做好康复,让患者重拾生活的希望。
(王喜文 洛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